诗文的明星璀璨繁多,其中李白是绝对不可忽略的一颗。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酒气、侠气、仙气、傲气,每一个都能在他的诗中寻觅。

他的诗中有天地山河,有磅礴开阔的盛唐气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峨峨兮高山、洋洋兮江河在他的笔下成为永恒的图画,成为每个国人心中对于大好河山的最初愿景。

他的诗中有深情厚谊,有念亲别友的无限感慨。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告别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告别故乡“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在深秋的夜晚“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清冷的月下感慨“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他的态度,对朋友依依不舍,但又能抬头向前看,感谢生命中所有美好的遇见,对故乡念念不忘,但又能清醒地追逐自我理想,永远保留一片内心的净土。

他的诗中有剑意铮鸣,有江湖游侠的风流意气。《新唐书》载李白15岁观奇书、学剑术、好神仙,其人爽朗大方,有侠客之风。《侠客行》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义士佩剑从夜色中悄然而至,忽的银光一闪,目标人物已人头落地,夜行衣再一转,义士已消失在夜色中,只剩下第二天人们的惊呼声。似鬼魅,似幻影,神秘莫测,是青莲居士本人。

他的诗中有儒士理想,有名士潇潇傲气。少年游会写长赋搏名,青年远行奔着仕途希望,期间用诗来结交权贵,搭建人脉自不必言,有人说李白也不过如此,一样的世俗势利,任何一个接受过儒学教育的书生儒士都避免不了存在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李白杜甫亦然。但李白毕竟不是一个纯粹的儒士,他同时好仙好道,性情也更加放荡不羁,参透了玄宗为他准备的以笔饰山河的席位,顿感索然无味,与贺知章等人成为饮中八仙,让贵妃研磨、力士脱靴,还能高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率真随性,骄傲张扬,一个会自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李白,懒散自由,潇洒不羁,一个“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的李白。

诚然李白不是完美的,但李白所遗留的文化财富,精神财富足以让他在后人评说中享尽声誉,津津乐道。李白的人生态度,他的高谈阔论,潇洒前行,“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他寄情诗酒,酣畅淋漓,“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他失意苦闷又斗志昂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瑰丽浪漫、万物有情的想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余光中曾写诗说:“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代表了全体中国人对李白的诗意想象。他是在长安西市和胡姬调笑的酒徒,他是漫游中原仗剑杀人的侠客,他是蛰居终南山的苦修道人,他是诗中谪仙,他是人间皎皎明月,他是红尘之中的潇洒客。

时常有人将李白与苏轼对比,二人虽同为豁达乐观之理想型,但在我看来仍有不同,苏轼的豁达是在入世的豁达,被贬谪忧愁之后再看开,但无论他走到哪里都始终践行着儒家的抱负,为民修渠建亭,而李白真真是天外飞仙,被贬谪的态度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自信到狂妄,根本不把统治者的否定当成事。

后人对于李白一直是宽容的,带着一种寻找理想的态度描摹他,极尽一切浪漫之传说。传说李母梦长庚因而赋予李白之名,传说李白因醉酒妄想捞月掉入江中溺死,传说的传说中李白仿佛是落入凡间的谪仙,仅仅在红尘中滚打了数十年,累了,倦了,便挨着月亮又回到天上去了,只留给后人一个个关于明月关于浪漫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