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和“四面楚歌”这两个典故,说的是项羽率楚兵救赵,大破秦军主力,和后来与刘邦作战,被围垓下,兵败自杀的故事。

项羽是旧楚国大将项燕之孙,勇武威猛,青年有大志。秦朝末年,他跟随叔叔项梁杀死秦朝的会稽郡守,举兵反秦,响应陈胜、吴广。

项梁最初有精兵八千人,分兵略地,屡次打败秦军,势力日益壮大,产生了骄傲心理。

公元前208年秋天,秦将章邯在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大破项梁军,项梁战死。随后,章邯率军渡河,向北攻打赵国,包围巨鹿(今河北巨鹿县)。公元前207年,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引兵救赵。宋义行军至中途,逗留四十多天不肯前进。当时天寒,兵士无衣无食,而宋义却天天饮酒高会。项羽一怒,把宋义杀掉。楚王命项羽为将,带着军队继续前进。楚军渡河,项羽下令把全军的饭锅统统砸破,把所有的渡船一律凿沉,把全部的营帐完全烧毁,士兵们每人只带三天的干粮,准备和秦军决死战斗,不得胜利,绝不生还。楚军这种抱着战死决心以求胜利的精神,是十分感动人的。所以,后世人便把不顾一切,决心做成一事的行为,比喻为“破釜沉舟”。

这时,救赵的军队,除项羽率领的楚军外,还有十多支,但是都害怕秦军,各筑堡垒自守,谁也不敢出去交锋。项羽军开到,与秦军大战;楚军个个奋勇,以一当十,九战九捷。各国诸侯将领站在壁上观战,看见楚兵勇猛冲杀的情景,都呆了。

楚军大破秦军,项羽召见各国诸侯将领,各诸侯将领进入楚军辕门,慑于项羽威风,都跪着爬行向前,不敢仰视。从此,各国军队都隶属他麾下,他成了“诸侯上将军”。后来,章邯势穷,投降项羽。项羽把二十多万投降的秦国兵士全部坑杀,把秦军的主力全部消灭了。

项羽率军入关中,进入咸阳后,屠杀人民,引起了人民的普遍怨恨。他还大封诸侯王,这是违反当时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的。他在分封时,封什么人为王,封做什么王(做拥有多大势力的王),只根据自己的好恶随意决定。许多得封的和不得封的将领,都不满意项羽这种措施,他们纷纷起兵反抗,和项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政权的斗争。

刘邦趁此机会夺取民心,养精蓄锐,逐渐统一了关中,然后以关中为根据地,东向联合各诸侯,进一步同项羽争天下。

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持续了五年。五年间,楚汉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次,刘邦屡战屡败,身受重伤十二次。项羽在军事上虽然节节胜利,可是在政治上却遭到很大失败。他要把历史拉回到割据分裂的状态,因此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和援助。这是他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他残暴好杀,人民都很怕他,对他表示厌弃。他不如刘邦会用人,而且刚愎自用,有一范增而不信任,这就更促使他走向失败。

公元前202年,项羽全军被刘邦包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境内)。为了瓦解楚军斗志,刘邦命令士兵四面唱起楚歌。楚军听了,人人思乡厌战,军心大为动摇。项羽听到歌声,以为汉军已经得楚地,万分惊疑。这天深夜,项羽置酒帐中,痛饮解愁。

他心绪十分烦乱,想来想去,除了突围,毫无办法。他决定突围而走。突围的前刻,他对着自己宠爱的美人虞姬和常骑的骏马乌骓,唱出了一首慷慨悲壮的歌,歌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毕,挥泪上马,带着众人舍命冲杀。最后他虽然冲出了重围,并且杀死、杀伤汉军无数,逃到乌江边,然而终于还是在汉军的追击之下,走投无路,不得不自刎而死。

项羽的失败,给了后代极深刻的教训。后世把失道寡助的人的遭遇,比作“四面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