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近期,多家港股创新药企发布盈利或亏损收窄的年度财报,引发港股创新药企股价上涨。3月27日,股价涨幅超5%的港股创新药企数量超过10家。3月29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核心配套活动——“资本赋能:Bio-AI驱动生命科学新生态”大会上,夏尔巴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蔡大庆表示,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港股18A的创新药企的股价有很好的增长,但是它们的股价都是从低位回升,只有一部分刚开始回到发行价。创新药企的股价回升能否持久还是要看内地支付环境能否进一步改善。

夏尔巴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蔡大庆。(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蔡大庆曾任华大基因的CFO,后在君联资本主管医疗投资,2018年与合伙人成立夏尔巴资本。目前,夏尔巴资本已在生命科技、医药、器械诊断、医疗服务等重点赛道上投资多个行业龙头企业。

自2018年港交所推出上市规则第18A章,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在港上市后,创新药、高科技医疗器械等领域的企业陆续赴港上市。资料显示,2024年,港股18A企业年募资额和年IPO数量双双创下新低。

“我们看到,有些投资人越来越关注港股18A企业,因为这些企业业绩有了提升,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也说明我们的创新药企的底蕴基础素质非常好。”蔡大庆说。

蔡大庆进一步表示,百济神州已实现盈利,主要依靠国外销售业务赚钱;信达生物的亏损也大幅减少,这些头部公司的业绩正在逐渐改善。虽然目前还有一些港股18A企业股价没有回到IPO发行价,但是大家看到了希望。虽然不知道这些企业的股价回暖能持续多久,但大家真心希望随着内地对创新药的支付环境逐渐改善,整个创新药板块的公司股价都能回转。

创新药支付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整个行业,内地商业健康险对于创新药的支付能力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数据显示,2024年,内地创新药市场规模约1400亿元,商业健康险对创新药的支付总额约74亿元,约占创新药市场规模的5.3%。

需要注意的是,创新药企投入大、成本高。目前,创新药的市场定价依靠医保支付标准,使国产创新药价格偏低、利润率偏低。除了改善内地创新药支付环境外,蔡大庆也提到了AI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可推动降低制药成本。

“未来,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大家仍然在摸索过程中。可以明确看到,AI在创新药筛选和新蛋白设计方面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先例。在AI制药领域,我们自己投资的公司在开发新药早期能把成本降低30%到40%。”蔡大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