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是脑海深处永久留存的童真与童趣。

小时候,每逢看到风筝高悬天空,我总会呆呆地凝望久久,眼中满是羡慕。或许是体谅父母的艰辛,或许是家庭生活的拮据,我们总是难为情地向父母要钱买风筝,于是,那便成了奢想。“不如自己动手做个风筝吧!”说干就干,我们找来竹条、细线,东缠西绕、左捆右绑,一个简易的风筝骨架就完工了。接着,找来废报纸,前贴后粘、左修右补,仔细理顺每一个边角。不一会儿,一个颜色单调、样子古板的风筝便出现在我们面前。我和伙伴们迫不及待地跑到田野,我在前面牵引着长线,伙伴在后面托举着风筝,逐渐加速跑了十多米,最后借着风力,风筝终于飘飞起来。我慢慢放线,随着线的放长风筝越飞越高。虽然它体态笨重,无法与那些精美的丝绸风筝相比,但它却承载了我们几个孩童最纯真、最朴素的梦想——亲手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而且不用花费父母的一分钱。

风筝,是心灵深处萦绕于怀的眷恋与挂念。

长大后,有了工资,买只小风筝对我来说可谓是“小菜一碟”。但每逢节假日,我还是喜欢到公园看小孩放风筝。“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在这草长莺飞的季节里,天空中那一道道亮丽的风筝线,仿佛是我与童年之间的纽带。我想,我就是那只小小的风筝,那只小小的风筝就是我。我早已化作一只风筝,飘荡在天地间,但风筝的那头却永远系着家乡,割舍不断,无法忘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家乡,是落叶归根的地方,是魂牵梦萦的地方,是一个人无论走多远、无论干什么,都始终眷恋于怀的地方。这就是故乡情。故乡的土、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一切,都深深地镌刻在我的骨髓里、脑际间、心头上。时时想起它,时时思念它,渴望拥抱它,渴望深吻它。

常年漂泊在外,难免会有疲惫之时。学习累了,工作累了,我可以回到家乡——潍坊,一个因风筝而闻名遐迩的地方。在这里了,我可以放松身心,可以休憩调整,可以大声呼喊,可以纵情歌唱,可以找寻童年的欢乐,可以品味家乡的美食。风筝会时,你可以观赏到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天空中翩翩起舞;你可以品尝到各种玉盘珍馐、秀色可餐的美食。潍坊肉火烧皮酥肉嫩、香而不腻;潍县萝卜香辣脆甜、多汁味美,素有“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坊的萝卜皮”美誉。家乡美食真让人赞不绝口。

世界风筝都,国际动力城。风筝是潍坊的名片,也是潍坊的窗口。它的一头连接着潍坊这片热土,另一头则飘向祖国和世界各地。朋友,来潍坊吧!放放风筝,品品美食,我愿做你的导游,一起感受风筝会的多姿多彩。

(作者:菏泽市牡丹区二十二中教育集团沙土校区 宫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