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胥帅 每经编辑:张海妮
资本市场的机器人赛道很火,但“量”是否起来了?这是一个疑问。
最近一段时间,多家机器人热门股披露了2024年年报,包括三花智控(002050.SZ)、肇民科技(301000.SZ)、翔楼新材(301160.SZ)等。但上述3家上市公司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很多机器人产业趋势,却没有提出具体的机器人订单数据或者收入数据。对于投资者而言,难以从相关机器人上市公司的年报里洞悉机器人产业放量情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三花智控、肇民科技、翔楼新材三家公司,对方强调客户要求相关信息保密,不能对外公布。相比而言,一些新三板机器人公司反而“大方”地披露了相关财务数据以及前五大客户的具体名字。比如,川机器人(835015.OC)的第二大客户就是从事人形机器人关节驱控的公司。



客户要求保密,因此未公布人形机器人的相关收入数据
4月10日晚间,翔楼新材披露了2024年年报:去年公司营业收入达14.85亿元,同比增长9.74%;扣非净利润达2.03亿元,同比增长12.26%。4月11日,翔楼新材受到投资者追捧,盘中股价一度大涨超10%。
翔楼新材之所以被投资者看重,是因为其属于人形机器人概念股。翔楼新材是国内精密冲压材料龙头企业,专注于定制化精密冲压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已从精密汽车零部件逐步扩展至轴承、人形机器人材料、传感器材料等领域。
然而在营收结构一栏里,翔楼新材并未提及人形机器人的具体收入。公司营收结构主要分三类:汽车零部件精冲材料实现营收12.47亿元,同比增长10.05%;工业用精冲材料实现营收1.51亿元,同比增长13.76%;其他业务收入为0.73亿元,同比增长2.8%。
机器人热门股竟然没有在2024年年报中披露人形机器人业务数据,出现这种情形的不仅仅是翔楼新材。肇民科技在4月9日披露了2024年年报。肇民科技去年全年营收为7.56亿元,同比增长27.86%;归母净利润为1.42亿元,同比提升37.25%。但公司业绩上升仍然靠的是汽车业务。公司去年的精密注塑件收入为6.77亿元,精密注塑模具则为5621.48万元。
超过千亿元市值的三花智控2024年年报显示:去年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收入为165.61亿元,汽车零部件为113.87亿元。
4月11日上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三花智控、肇民科技、翔楼新材的公开电话。综合上述公司的回答,未披露人形机器人相关营收数据和订单数据的原因是:客户要求相关信息保密,不能对外公布。而相关信息保密也是公司的规定。

“2023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的仿生人形机器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卉 摄(资料图)
今年经营计划涉及人形机器人规划
和上述3家A股上市公司不同,一些新三板的机器人企业披露了涉及机器人的数据。
比如,川机器人去年谐波减速机营收为2728.46万元,人形机器人收入为126.08万元。而2023年,公司谐波减速机收入为2022.79万元。从客户结构来看,川机器人去年第一大客户是伯朗特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大客户是江苏意优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意优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官网介绍,公司主要做人形机器人驱动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突破了关节驱控的高精度控制算法,推出的行星、谐波及推杆关节模组,涵盖了人形机器人上肢、腰部、下肢能用到的全身关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尽管相关机器人概念股没有披露涉及人形机器人的具体数据,但它们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描述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花智控在仿生机器人业务方面提及,公司聚焦机电执行器,继续配合客户进行全系列产品研发、试制、迭代、送样,并且在机电执行器关键零部件上加大开发力度。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机电执行器的海外生产,持续招募扩充研发队伍,以巩固在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新兴市场的先发优势。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是仿生机器人的关键部件,它能够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机器人的关节、肢体等部位进行运动,以实现仿生机器人的各种动作和功能。
翔楼新材则表示,作为机器人发展的物质基础,机器人材料的研究对于提升机器人性能、拓展应用场景起着关键作用。公司今年会探索冲压材料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应用,力争突破原有工艺路径,大幅降低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成本,解决高端材料卡脖子瓶颈,助力人形机器人量产降本。公司将加大在谐波减速器柔轮、行星减速器齿轮、RV减速器摆线轮及传感器弹性体关键零部件卡脖子材料的科技攻关力度,并且探索其他高强高韧金属材料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可行性,力争将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材料作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肇民科技认为人形机器人产品近年来不断取得突破,其对零部件的性能和品质要求较高。公司会在开发多个人形机器人精密零部件新品上进行尝试。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