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王海荣
3月31日,由睿思芯科(深圳)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灵羽处理器在前海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发布,联想、三诺等行业头部企业也共同发布了基于灵羽处理器的高性能服务器产品,进一步展现出RISC-V高性能生态正在从研发走向落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合力。
这是深圳企业自主研发芯片方面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深圳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孕育的新成果。

4月9日,深圳再次出招,聚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新能源、安全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支持相关单位组织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应用推广、注册许可认证、产业化、国家项目配套、论坛展会等7大类共16项扶持计划。
4月16日,记者从深圳市发展改革委获悉,相关申报工作已正式启动,将持续至5月10日,项目单位可登录广东政务服务网在线申报。
促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近年来,深圳重点培育发展壮大“20+8”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据统计,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2.3%。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总数达1025家,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家、总数达95家,增量均居全国城市首位。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与空天产业集群增加值分别增长12.7%、15.9%、26.4%。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69.2%、占全国22.3%;汽车产量跃居全国城市首位。
今年1-2月,深圳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分别增长92.4%、33.6%、28.2%。
让现代工业的“心脏与大脑”更强更智能
此次启动的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中,被喻为现代工业“心脏与大脑”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备受关注。
《深圳市培育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产业营收突破2500亿元,形成3家以上营收超过100亿元和一批营收超过10亿元的设计企业,引进和培育3家营收超20亿元的制造企业。设计水平整体进入领军阵营,制造能力具备领先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骨干企业和创新平台,规划建设4个以上专业集成电路产业园。

据了解,深圳支持相关单位承担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的专项。项目配套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移动通信、北斗定位及卫星互联网、光电子、智能电网、超高清视频显示等领域芯片设计,硅基集成电路制造,化合物半导体制造,高端电子元器件制造,晶圆级封装、三维封装、芯粒等先进封装测试领域,适用于先进制程的薄膜生长、刻蚀、离子注入、量测等设备,以及适用于第三代半导体的特殊工艺设备。
有关单位承担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的集成电路领域重大项目、重大技术攻关计划,给予不超过1:1的资金配套,按照项目建设进度拨付,本市配套资金和国家资助资金加总不超过项目资金总额的一半。
医药行业既讲“创新”还鼓励“出海”
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是深圳重点布局和打造的“20+8”产业集群成员,2024年,深圳市医药产业产值近550亿元。当前,深圳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正处于提质换档的关键时期,《深圳市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深圳将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创新药研发中心和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增强。
此次深圳聚焦创新药械、生物制造、AI+等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从核心技术攻关、“医工融合”攻关、临床试验、注册许可认证、生物制造和医药产业化、产品出海等产业链全链条予以扶持,同步面向产业生态构建,支持AI+药械公共服务平台组建和发展、高端论坛展会举办等,率先启动了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领域的8个扶持专项共12个扶持类别。

纵观8个扶持专项,“创新”二字出现的频率极高。其中在核心技术攻关类扶持专项中专门设立创新药扶持计划、生物制造扶持计划。支持围绕肿瘤、心血管疾病、自免性疾病、代谢类疾病及其它罕见病治疗,开展1类小分子创新药、抗体药物、多肽药物、核酸药物、细胞治疗药物或1-3类中药等研制并取得临床批件。通过专家评审、现场核查的项目,按经评审核定的项目总投资40%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对取得注册许可证的1类创新药,深圳给予一次性奖励。对通过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取得注册许可证的,奖励额度为6000万元;对免Ⅲ期临床试验附条件取得注册许可证的,奖励额度为3000万元。
此外,在扶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方面,深圳支持植介入医疗器械、医学影像、放疗设备、医疗机器人、人造器官、脑机接口、体外诊断设备、医疗美容设备领域三类医疗器械。支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三类创新医疗器械。
深圳还特地设立了产品出海类扶持专项,鼓励企业走出去,重点支持植介入器械、生命支持与治疗设备、体外诊断等医疗器械,以及宠物医疗器械取得海外认证并实现海外销售。
推动新能源“模范生”进入车网互动新阶段
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模范生”,深圳在2024年率先发布充电场站分级、超充设备等6项标准,新增充电桩13.4万个,累计建成超充站1030座、车网互动站151座、综合能源补给站45座,在全球率先实现超充站、超充枪数量全面超过加油站、加油枪。建成运行光储充放一张网2.0,虚拟电厂管理平台3.0实时可调负荷达84万千瓦。

4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发布通知,深圳市跻身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记者注意到,在本次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中,推动车辆与电网之间实现电能和信息的双向流动的车网互动(V2G)技术是焦点之一。
据了解,深圳重点支持V2G充电桩、V2G模块等车网互动相关核心设备产业化,项目通过验收后,按经专项审计核定项目总投资的20%给予事后资助,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支持先进车网互动V2G充放电方向的新产品新技术示范应用推广,其中,基于商用、换电、公共建筑、个人用车、深港合作等特色场景的先进车网互动V2G充放电桩应用项目通过验收后,对于满足指标要求、具备V2G功能且正常运营的充电设施,按经专项审计核定项目总投资的30%给予事后资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此外,深圳通过实施市级公共服务平台组建扶持计划,支持面向电化学储能市场拓展、安全预警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围绕产业贸易安全预警、市场拓展规则等方面提供公共服务,为储能企业“出海”贸易规则提供基础支撑,破解储能企业“出海”面临的贸易壁垒。
支持安全节能环保新技术在产业园区应用示范
安全节能环保产业是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能源资源节约利用、循环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按照规划,到2025年,深圳安全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将突破600亿元,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国际竞争优势的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培育年产值超百亿企业3家以上、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2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0家以上。

去年5月,深圳正式施行《促进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做强安全应急产业链、拓展高效节能应用场景、完善集群发展配套体系等方面促进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此次启动的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中,深圳在安全节能环保领域推出了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推广类扶持计划,重点支持产业园区安全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应用示范方向。具体包括新建或改造产业园区,开展能耗、碳排放、环境数字化监测管理,提升安全监测预警和消防救援处置能力,在照明、温控、变压器、电梯等方面应用先进节能技术设备,推动水资源、余热、余压、余冷高效利用,因地制宜建设“绿岛”,集中处理废弃物、废水等,实现生活垃圾、工业固废、污水、废气等废弃物安全高效绿色循环处置。
在达到规定的技术指标的前提下,项目通过验收,按经专项审计核定项目总投资的30%给予事后资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