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驿站接水的户外劳动者

环卫工人刘其英正在打扫驿站卫生

驿站门口张贴的提示信息
清晨六点半,吕梁山间的寒意还未散去,63岁的环卫工人刘其英已从薛家湾骑着电动车来到柳林县青龙村附近滨河南路的工会驿站。她熟练地停好车,掏出手机扫码开门。“滴”的一声,玻璃门应声而开。“这里24小时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服务。”她边说边往保温杯里续热水,在微波炉里加热着自带的早餐。
刘其英一来便忙着擦拭桌椅,整理物品,她是这片区域的环卫工人,同时也负责驿站的日常卫生。她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热情地招呼着进来休息的户外劳动者。
“小驿站”装着“大民生”
“大娘,你这驿站收拾得真干净,东西也齐全。”一位快递小哥走进驿站,放下手中的包裹,笑着对刘其英说。刘其英笑着回应:“那可不,咱这驿站就是为了让你们有个能歇脚、喝水的地方。渴了吧?自己倒点水喝。”快递小哥点点头,走到饮水机前接了一杯水,咕咚咕咚喝了几口。
这里算是柳林县13个工会驿站中比较繁忙的一个。四月的山风裹着凉意,驿站内却暖意融融。记者看到,工会驿站整洁舒适,各种设施一应俱全,三十几平方米的空间被划分为饮水区、充电区、休息区、医疗区和阅读区。桌椅整齐地摆放着,各种书籍让户外劳动者们可以在这解乏阅读。微波炉里传来食物的香气,原来是刘阿姨加热的早餐好了。柜子上的角落里,医药箱安静地摆放着,里面有感冒药、降压药、消炎药等常用药品,还配备了量血压、血糖的仪器,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方便。
上午九点,驿站逐渐热闹起来。环卫工王翠萍带着血压记录本进门:“刘姐,再帮我量量。”刘其英拿出血压仪,边绑袖带边念叨:“上次高压140,低压100,这次咱们看是多少?”书柜前,快递员高明辉累了,来到这里找了本《水浒传》翻起来,“等件的工夫来这休息休息,比蹲马路牙子强多了。”
“扫码进门”背后的温暖
“白天门都开着,晚上九点后扫码进。”刘其英擦拭着饮水机,手指向门边的操作指南。这位身兼环卫工与驿站管理员的老人,对每件物品如数家珍:“充电插头在第二层抽屉,还有急救包、血压仪。”正说着,送孩子上学的张磊冲进来给手机充电:“早上走得急,忘记给手机充电了,幸亏这儿能充应急电!”他抹了把被风吹得稍微僵硬的脸,和刘阿姨借充电器充起了电,“上回下雨,驿站借的雨衣让我和孩子免被淋雨。”
工会驿站外,记者遇见正吃早饭的出租车司机陈师傅。他从餐盒里掏出妻子准备的饼子,用驿站微波炉加热。“跑夜班的老伙计都知道这儿能热饭。”他指着墙上张贴的《工会驿站公约》,“用完微波炉要擦干净,大家自觉着呢。”此时,两名建筑工提着安全帽进来接热水,看见刘其英在拖地,连忙踮着脚走:“刘大姐,我们自己来,您歇会儿!”
24小时亮灯的温情
在这个小小的驿站里,每天都上演着温馨的故事。
户外劳动者们在这里不仅可以解决休息、饮水、充电等基本需求,还能感受到来自工会和社会的关爱。刘其英说:“我们这个驿站虽然不大,但希望能给这些劳动者们带来家的感觉,让他们在忙碌的工作中也能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有一天,一位老人在附近清河公园走路不知何故摔倒,摔得鼻青脸肿,我看到后马上过去扶到驿站,并进行了简单地包扎和救治,随后打电话联系她的家人送往了医院。”刘其英说,“这样的突发状况时有发生,别看我们就是个服务站,有时候能救命呢。”
柳林县总工会工作人员表示,工会驿站的建设是工会服务户外劳动者的重要举措,旨在为他们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休息场所,让他们在辛苦工作之余能够得到放松和关爱。未来,工会还将继续加大对驿站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让更多的户外劳动者受益。
工会驿站里,不时有人进来打水、休息,刘其英总是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到访者。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温情,也连接着工会和户外劳动者的心。(记者 木二东)
来源:吕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