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武城:太和公主的人生转折点
太和公主是唐朝最后一位和亲回鹘的公主,她是唐穆宗的妹妹,唐宪宗第十女。此时的唐朝开始走向衰落,西部的土蕃、北部的回鹘,其势力均很强大。
元和九年(814年),回鹘请求和亲。长庆元年(821年),唐穆宗册封妹妹为太和公主,出嫁回鹘崇德可汗,崇德可汗很快派都督、都渠、叶护等两千多人的庞大队伍来唐朝迎亲,纳马两万匹、驼千匹为聘礼。公主到达回鹘牙帐后,顺理成章成为崇德可汗的可敦(王后)。崇德可汗去世后,依照回鹘的习俗,太和公主又嫁与崇德可汗的弟弟昭礼可汗。11年后,昭礼河汗去世,太和公主又嫁与昭礼河汗的儿子彰信可汗。此后,土蕃戛斯人攻破回鹘,太和公主则落在了黠戛斯人后里。
时间一晃又是十几年,而此时的回鹘也开始走下坡路,而太和公主也迎来自己的人生转折点。
唐武宗是唐穆宗的儿子,他特别希望把太和公主这个姑姑接回长安,而吐蕃黠戛斯人恰好满足了他的愿望。黠戛斯人自认为是汉朝李陵的后裔,与唐朝皇帝同姓,为表示对唐朝的诚意,黠戛斯人派兵护送公主返回唐朝。不料走到半道,公主却被回鹘新任可汗昭礼的弟弟乌介虏为人质。
唐会昌二年(842年)农历正月,回鹘发生了严重饥荒,回鹘乌介可汗挟持太和公主到塞上求食。当时,由于饥荒严重,乌介可汗想暂借振武城并得到唐朝的粮草资助。唐武宗派人接济乌介可汗,但对暂借振武城的要求加以拒绝,并要求乌介可汗收复已经失去的土地。然而,乌介可汗挟持太和公主仍然游移在塞上两年之久,总在讨要粮食,制造磨擦,挑起来端。
会昌二年(842年)秋八月,乌介可汗率军进入大同川,掠夺驱赶杂居于河东一带各族民众牛马几万头,然后转战云州(今大同附近)城下。回鹘兵进攻云州、朔州,进占天德军(今巴彦淖尔市境内)。振武节度使刘沔率军抵御。次年二月,刘沔与天德军行营副使石雄率领强大的骑兵部队以及沙陀部人马等,夜出云州,过马邑(今朔州市境内),抵达安众寨(在今左玉县境内),从杀虎口北上。乌介军进占天德军后逼近振武城,在城外扎营。石雄率军驰入振武城,他登上城楼察看,发现队伍中有十多辆毡车。经过侦察,才知是太和公主乘坐的车。石雄下令从振武城里向城外挖掘了十个地道,半夜率兵从地道冲出,直攻乌介可汗牙帐,乌介措不及防,丢弃辎重逃走。石雄则率领兵马追到杀胡山降其数万,尽收辎重,并迎接太和公主回到唐都长安。唐武宗下诏,晋封姑姑太和公主为安定大长公主。
就为迎接太和公主回长安一事,唐代有多位诗人作诗以寄之。
杨巨源的《送太和公主和蕃》:
北路古来难,年光独认寒。
朔云侵鬓起,边月向眉残。
芦井寻沙到,花门度碛看。
薰风一万里,来处是长安。
王建的《太和公主和蕃》:
塞黑云黄欲渡河,风沙眯眼雪相和。
琵琶泪湿行声小,断得人肠不在多。
李敬方的《太和公主还宫》:
二纪烟尘外,凄凉转战归。
胡笳悲蔡琰,汉使泣明妃。
金殿更戎幄,青祛换毳衣。
登车随伴仗,谒庙入中闱。
汤沐疏封在,关山故梦非。
笑看鸿北向,休咏鹊南飞。
宫髻怜新样,庭柯想旧围。
生还侍儿少,熟识内家稀。
凤去楼扃夜,鸾孤匣掩辉。
应怜禁园柳,相见倍依依。
许浑的《破北虏太和公主归宫阙》:
毳幕承秋极断蓬,飘飖一剑黑山空。
匈奴北走荒秦垒,贵主西还盛汉宫。
定是庙谟倾种落,必知边寇畏骁雄。
恩沾残类从归去,莫使华人杂犬戎。
这些诗歌,大多描绘了凄苦悲凉的和亲历程,隐含了对统治者无能的鞭笞,对公主的同情。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在大唐逐渐衰落日渐式微的时代背影下,先后送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等多位公主与强大的回鹘和亲,一方面稳定了北部边防,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中原与回鹘人民的交流,特别是经济、文化交流,回鹘与内地巨量的马绢贸易,为两族人民互通有无、发展生产、满足生活需要提供了重要渠道,成为那个时代草原丝绸之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丨来源:吴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