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终止是指 因发生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情况,使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从而使合同的法律效力终止。这一定义涵盖了合同履行的终止与合同关系的消灭两层含义。合同履行的终止指的是当事人因该合同所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归于消灭,并面向将来消灭合同履行的效力,但并不消灭当事人因此所应承担的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责任。合同关系的消灭则是指当事人因该合同所产生的一切权利义务关系完全不复存在,当事人不再履行合同义务,由合同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全部归于消灭。

合同终止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

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当债务人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和方式完成了其应尽的义务时,合同即告终止。

合同解除:

通过当事人协商一致或依法解除合同,使合同关系提前终止。

债务相互抵销:

当事人通过协商,用各自的债务相互抵消,从而终止合同关系。

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债务人将应交付的标的物提交给有关部门保存,视为履行了合同义务,合同因此终止。

债权人免除债务:

债权人主动放弃其债权,使合同关系中的债务部分或全部终止。

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合同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同归于一人,导致合同关系及其他相关关系终止,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除了上述原因外,法律还规定或允许当事人约定其他合同终止的情形。

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此外,合同终止并不意味着当事人之间不存在任何法律关系,因为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可能还需要承担违约责任、赔偿责任等。

建议在合同签订之初就明确约定终止条件,以便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或履行完毕后能够及时终止合同,减少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