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简称“琼”。所在地为中国南部南海中的海南岛及 西沙、南沙等群岛。原为广东省海南行政区。1988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设立海南省的议案,决定:设立海南 省,撤消海南行政区。省人民政府驻海口市。面积34380平方公 里,人口1020万。为中国重要的热带作物栽培和良种 繁育基地。盛产橡胶、油棕、椰子、剑麻等。沿海渔、盐业发达。

文昌,海南省下辖市,古称紫贝。位于海南省东北部,东、南、北三面临海,陆地总面积248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245平方公里,海岸线289.82公里。截至2020年11月,文昌常住人口为56万人。

文昌景点:文昌铜鼓岭、文昌孔庙、宋氏祖居、东郊椰林、抱虎岭

一、文昌铜鼓岭

位于文昌县龙楼区,距县城40公里,以铜鼓岭为中心。西连内陆,东濒南海,铜鼓岭绵亘20多公里,是海南的最东角。这里山美石奇,传说动人,素有“琼东第一峰”之美称。相传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挥师渡海,在此登岸设营。班师回朝时,遗下铜鼓,后人掘之,故以此为岭名。铜鼓岭主峰海拔338米,三面环海,地貌奇特,植被繁茂;景区有神庙、和尚屋、尼姑庵等古迹,有仙殿、仙洞、风动石、银蛇石、海龟石等奇岩异石。特别是山顶有一“风动石”,高3米,重约20吨,上圆下尖,竖于两块较平坦的基石上,风吹能动,摇而不倒。海风吹来,微微摇晃呼呼作响,千万年来,历经沧桑,多少个12级台风也不能把它吹倒,故得名"风动石"。怎么用力也推不倒,人叹其神。站在风动石前往下看,最引人注目的是岭脚下藏龙卧虎般的岩石,传说有3650块。它们原是一只只有生命的羊,那风动石就是居高临下的“牧羊女”。

二、文昌孔庙

也称文昌学宫,座落在文昌市文城镇文东里20号。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明洪武八年(1375年)迁于今址重建,后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是海南省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海南第一庙”。

文昌孔庙、文昌宫和蔚文书院这方古建筑群是文昌古代教育的摇篮,也是文昌近现代教育的发祥地。文昌孔庙文化区的古建筑群是文昌作为文化之乡的重要历史见证.位于文昌县城文东路77号。史建于北宋庆历年间,明洪武八年(1375年)迁于现址,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它是海南省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最具特色的古文化游游点之一.被誉为“海南第一庙”,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孔庙是中国惟一一座不朝南开大门的孔庙,据说是因为老文昌人曾经立誓:若文昌未出状元,孔庙就不开大门。文昌一直没有状元,孔庙就至今没有大门,只有一左一右两个侧门。文昌孔庙以它古色古香的明、清两代建筑工艺和启蒙益智的儒家文化氛围,深深地吸引着莘莘学子、海外华侨和国内外各界游人。

三、宋氏祖居

位于文昌市昌洒镇古路园村。管理单位是文昌市宋庆龄基金会。

宋氏祖居为传统的海南民宅建筑,砖瓦土木结构,正屋凹廊布局,设有正屋两间,厨房一间,横屋三间,围墙门两个,建筑面积660平方米,围墙正门横楣上方挂邓小平题写“宋氏祖居”四个金色大字。宋庆龄陈列馆建于1985年,位于宋氏祖居的西北侧,祖居和陈列馆相距85米,两者是一个整体,占地面积共93.6亩。陈列馆是一座庭院式建筑,屋顶饰有金黄色琉璃,建筑面积420平方米,馆前有面积达720平方米的两级平面的前庭,门口前庭正中竖立宋庆龄半身汉白玉石雕像,雕像高1.2米,基座高1.7米,宽1.5米,陈列馆院正中庭院竖立孙中山半身花岗岩石雕像,孙、宋两座雕像在同一中轴线上,两个雕像距离40余米,其正门前宋庆龄雕像左侧约70米处竖立有宋耀如先生花岗岩雕像。宋氏祖居正屋中厅的墙壁上挂着宋氏的照片,厅里排设古色古香的椅子,横屋里有石磨和脚舂,墙壁上悬挂着竹笠和蓑衣,横屋走廊里摆放犁、耙。

四、东郊椰林

位于文昌市东郊镇海滨,从清澜港乘船过渡即到。是海南著名景区之一。这里椰树成片,椰姿百态,有红椰、青椰、良种矮椰、高椰、水椰等品种,共50多万株。当地农民能徒手飞快地爬上20多米高的椰树,摘下椰果,娴熟的技艺令您惊讶。在椰林里喝新鲜椰子水,您会感到通体舒畅。椰子水被当地农民称为天水,清甜甘美,含有多种有益元素。据说,常饮用可以便人返老还童。

海南文昌东郊椰林风景区,在绵延十里的建华山海岸线上,葱翠的椰林,组成一条一望无际的林带,可谓海岸线上一道天然绿色屏障。建华山椰林深处,占地70多亩的百莱玛度假村,椰风海韵,是体会椰风海韵的好去处。

这里椰树成片,椰姿百态,有红椰、青椰、良种矮椰、高椰、水椰等品种,共50多万株。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东郊椰林还只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小渔村,洁白的沙滩、清澈的海水、还有近百万的椰树形成的椰林......这一切,都不为世人所知。

五、抱虎岭

主峰海拨220多米,是海南岛民东北部的第二高峰(次于铜鼓岭),自古誉为文昌名山之一。抱虎岭南北走向,山势狰狞,整个形貌似巨人抱着一只老虎,南为岭头似虎首,北为岭尾似虎股,中间顺势弓形下弯中有小处隆起,状似巨大骑虎腰抱虎颈。岭岩临海挺拔,气势磅礴,似斧削般俊奇,山上怪石嶙峋,悬石叠岩慑人胆魄。特别是那巨大的老鹰石,似坠似飞,而又稳伏于山岭之东,呈现出捕虎壮士的坚毅和雄姿,充分展示了自然造物之伟大。南北两峰互相比衬,北看海涛,南观日照,一俯一仰,各具奇态。岩缝石谷,树木繁茂,绿冠成荫,山花进驻卉,四季争妍;山乳、山蕉、山竹、牛蓑(栗子),麦旦(海南土音)、赤兰、野榄等野果按季结出,四时均有采摘,故岭下有童谣;"饲牛小孩不该饿,吃了山乳又吃蕉;吃了牛蓑到麦旦,吃了赤兰才知完。"岭西,两道山涧潺潺流下,分别流向岭脚、抱肖两村之东,涧水源于崇岭内部花岗崖隙,长年泉水叮咚,水质清甜。岭南脚下有一明月般水泊,据说是虎饮水之地方,1960年修面南岭水库,水面更加广阔。抱虎岭东北有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小山峰,乡人称之:"观音岭"。据古书记载,明朝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50年),琼州地震,铺前73村被震陷,抱虎岭随之增高百多尺,传说因抱虎岭增高后触及雷公,雷公将其打断一截,断峰落于岭之东北,成一小岭,即今之观音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