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借钱行为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构成诈骗罪。具体来说,以下情形可能构成诈骗罪:
非法占有目的:
借款人在借款时就不打算归还,以借钱为借口骗取财物。
行为表现:
借款人借款后隐匿行踪、更换联系方式或举家搬迁等,导致无法联系。
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
通过虚构财务状况、投资项目或隐瞒负债情况,使出借人产生错误认识。
数额较大: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达到一定数额,根据不同司法解释,通常起点为3000元到10000元。
刑事责任能力:
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侵犯客体:
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因此,如果涉及金钱借贷,并且存在上述情形之一,且金额达到3000元到10000元,出借人可考虑追究借款人的刑事责任。不过,具体情况还需结合案件详细情况由法院或公安机关依法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