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高华生

最近一个多月杭州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又称杭州伞)很热闹,常在这里散步运动的居民发现,每个周末都能看到曲棍球比赛,既有成人大场,也有青少年的小场地,仿佛又恢复了杭州亚运会期间的热闹场景,亚运会过去快两年,相对小众冷门的曲棍球项目不但没消失,反而却在这座城市安家落户了。 据记者深入了解,除了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常年有比赛活动外,曲棍球项目甚至已经在拱墅区多所校园里生根发芽,小众项目在亚运会结束后以这样的方式薪火相传,成为名副其实的亚运会遗产。

亚运结束两年半

“杭州伞”一直很热闹

常在杭州拱墅运河体育公园附近散步的周边居民,最近只要循着此起彼伏的叫喊声,就能找到正在进行曲棍球比赛的体育场,甚至不用上看台,围着体育场栏杆俯视,就能一览无遗。

在杭州伞进行的全运会资格赛

目前在这里进行的是2025年全国女子曲棍球冠军杯暨全运会资格赛。4月14日~23日,全国各省市10支代表队约250名运动员在这里争夺第十五届全运会的参赛资格。 这些队伍不乏国字号选手。“近两年的国际、国内赛事我们都是在杭州打的,在这个场地打球很有激情。”女曲国家队主力李红此次代表天津队重回亚运夺冠宝地“杭州伞”。 过去的2024年,“杭州伞”里举行了FIH女子曲棍球世界超级联赛(中国站)、2024年全国女子曲棍球锦标赛、杭州市第四届青少年体育联赛曲棍球赛、“运河杯”拱墅区中小学校际曲棍球联赛等多项赛事。从专业到业余,从成人到学生,基本没停过。 经常傍晚到运河体育公园散步的邱先生告诉记者,大型体育比赛之后场馆如何利用是个难题。但是“杭州伞”好像不用担这个心,因为他印象里,亚运会后两年多这里一直持续有比赛,热闹得很。

小众冷门的曲棍球项目

已在拱墅校园里生根发芽

周边居民在“杭州伞”看到的青少年曲棍球赛事,指的是正在进行的2025年拱墅区青少年曲棍球校际联赛。 这项赛事覆盖全区所有开展曲棍球运动的中小学,按年龄划分为U8、U10、U12、U15四个组别,全年分春、秋两个赛季,采用“常规赛+季后赛”双阶段赛制,本赛季共有来自19所学校43支各年龄段球队参加比赛。

拱墅区青少年曲棍球校际联赛在进行中

根据赛事计划,这项赛事的时间跨度长得惊人。就拿正在进行的春季联赛来说,自3月中旬起到6月,几乎每周日下午都有比赛。加上秋季联赛和季后赛,难怪周边居民感觉赛事不断。 “以前很少看,也看不太懂,现在孩子学校里开展,渐渐地能看懂一些了。”校际联赛首轮星澜小学对阵桃源小学的比赛现场,记者在看台上碰到的家长不止一个这样说。他们一边为孩子的每一次进攻呐喊助威,一边讨论类似“场上为什么没有守门员(守门选手没穿守门员装备)”等没搞明白的问题,曲棍球项目就这样在普通老百姓间悄无声息地完成了普及推广。 拱墅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三赛一训”体系(校际联赛、区锦标赛、全国U系列赛+集训),已在拱墅区校园里构建起“普及-选拔-竞技”全链条培养模式。也形成了“既要竞技奖杯,更要成长勋章”的曲棍球体教融合健康发展模式。

就业渠道狭窄的专业队员

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运球的时候,球不能靠身体太近。” “射门结束回来的时候,(用球杆)颠球回来。” 杭州市安吉路教育集团新天地实验学校田径场边,每逢周一、周三放学后,这样的训练课场景总是在教练的喊声中不断重现。虽然没有专门的曲棍球场地,但是孩子们乐此不疲。20多人的曲棍球队学生参与时间有长有短。练习时间长的带球、射门动作一气呵成有模有样;练习时间短的,带球、射门动作磕磕碰碰犹豫不决,却也有一番天真烂漫的童趣。 安吉路教育集团德育中心主任、体育老师厉亮亮告诉记者,目前每周有两节训练课,每节课持续两个小时左右,教练师资由拱墅区曲棍球协会协调安排。

林彧教练和队员在一起

“每个学期至少有四次校外比赛机会,经常对抗才能积累比赛经验,孩子们才会有参与兴趣。”拱墅区曲棍球协会秘书长、教练林彧告诉记者,目前拱墅区开展曲棍球项目学校教练都由区协会协调支持,有时候为了增加比赛机会,教练之间也会相互约赛。 杭州亚运会结束至今,拱墅区目前已经有19所学校开展曲棍球项目。“还有五六所学校在和我们谈,接下来拱墅区参与的学校会越来越多。”林彧说,这样的发展势头让他们欣喜不已。 林彧曾是女曲辽宁队、北京队队员,打完2017年全运会因伤退役,后成为一名曲棍球教练。在她看来,曲棍球以前只有专业体校和省市运动队少数人玩,和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关系,专业队队员退役后就业渠道也非常狭窄。但在杭州拱墅区校园的蓬勃发展势头,让她看到了这项运动的生命力。 拱墅区曲棍球协会会长李佳佳介绍,拱墅青少年曲棍球发展已走在全国前列,未来将打造“五个一”工程:每校一支专业队、每季一次校际赛、每年一场冠军秀、每届一批明星球员、每阶段一套成长档案。随着新赛季的展开,这片亚运场馆群正孕育着杭州体教融合的新典范。

(图片来自中国曲棍球协会、拱墅区曲棍球协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