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期间是我国传统的祭扫时段,向来也是春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关键节点。日前,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召开重点省份森林草原防灭火视频调度会议并印发提示函,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全国安全生产和森林草原防灭火视频会议部署安排,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更严的要求、更大的力度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跟随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开展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媒体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福建,实地采访当地在森林防灭火工作中的经验和成效。

福建省数字应急综合应用平台——森林防灭火预警监测系统

“森林防灭火预警监测系统”

可实现火情热点的精准定位

福建省的地形特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丘陵山地面积约占福建省总面积的80%,是全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全省森林面积1.21亿亩,森林覆盖率65.12%、位居全国首位。

如何守护好碧水青山、有效防范和快速处置森林火灾,是摆在福建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红星新闻记者走进福建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多屏显示的“福建省数字应急综合应用平台——森林防灭火预警监测系统”映入眼帘。

福建省应急管理厅防火处处长潘振旺介绍,这一系统具备火险等级推送、火情热点定位、生产用火报备等功能,通过这些措施实现全省防控联合,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

在火险等级联动与推送方面,潘振旺表示,该平台系统与省气象局联动,实现数据共享,每日将由省气象局提供的全省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警预报发送给全省各地市、县(区)。根据火险等级(黄色3级、橙色4级、红色5级)启动不同响应机制。若达到4级,乡镇、县立即下达禁火令,乡村干部到一线宣传、禁火、巡查,实现统一指挥和联动。

同时,潘振旺介绍,该系统可以实现火情热点的精准定位。“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信息共享平台”每日发布各地卫星监测热点,要求各省、市2小时内核查反馈。“福建省数字应急综合应用平台”能够自动导入热点,精准定位到镇、村、山头,使核查人员能快速前往现场反馈,大幅降低核查成本。

此外,该平台系统可实现用火报备与实时监控。潘振旺介绍,全省各地市乡镇有需要野外生产性用火,均需提前24小时在该系统进行报备。系统上能准确显示福建省当日野外生产性用火具体情况,包含用火时间、地点、面积、负责人、保障情况等。同时,利用监控探头配合查看用火现场,确认是否有消防人员在场、是否能有效扑火,防止跑火。若发现气候恶劣或地形不利等情况,可通过平台直接联系报备负责人,通知其停止用火,现场队员也能及时扑灭火源,实现对森林火灾防控的全面指挥调度和掌控。

一旦发生森林火情怎么办?潘振旺介绍,该平台系统可实现应急联动与指挥调度,如与省森林消防总队联动,火灾扑救的现场画面可以实时传输到平台,供指挥员调度指挥。

高空探头+无人机

构建森林防火监测网

在森林火灾的预警监测方面,潘振旺介绍,福建已广泛利用高空视频探头搭建森林防火监控点位,实现森林防火、林业保护等多场景的早期发现、自动识别和精准定位。目前,全省已有2853路高空探头,等于在山林间分布了许许多多的“哨兵”和“眼睛”。

高空视频探头搭建的森林防火监控点位

潘振旺表示,在发挥高空探头现有功能的同时,正在逐步实现探头的自动巡视,发现烟雾自动报警的功能。接下来,还将在福建的山地、丘陵地区补充约1000路高空探头,织密监测网络。

除了分布全省山林的高空监测探头,福建省还开启了无人机空地一体体系建设的试点。

宁化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东麓,林地面积达273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3.78%,森林防灭火任务艰巨。

红星新闻记者在宁化县看到,当地通过引入无人机自动巡飞技术,构建了“空—地”一体化的森林防灭火和应急管理体系,显著提升了森林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据介绍,2024年,福建省应急管理厅将宁化县设为无人机空地一体体系建设的试点县,部署了20台无人机自动巡飞机库,可覆盖全县95%的面积。

无人机自动巡飞构建起“空—地”一体化的森林防灭火和应急管理体系

宁化县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无人机搭载了可见光和红外两套监测装置,每台无人机可实现半径10公里的自动巡飞。通过无人机巡护系统,火源热点能够在第一时间被监测到,并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将坐标信息推送给乡镇网格人员和主要负责人,迅速核实和处置火情。此外,无人机空地一体体系不仅在森林防灭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安全生产、防洪防汛、道路交通、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例如在防洪领域,当汛期来临时,无人机对河流、水库、堤坝等关键区域进行不间断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险情。

潘振旺介绍,通过科技赋能,福建省的森林火灾逐年减少,效果显著。从2020年、2021年、2022年的年均几十起,下降到2023年、2024年的年均个位数,且近几年无重大以上森林火灾发生。

探索森林消防新路径:

市场化队伍减负增效

红星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福建的一些森林高覆盖率地区,为进一步强化森林消防力量,勇于突破传统,大胆先行先试,通过多元渠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森林消防工作,成功探索出一条兼具创新性与实效性的全新路径。

三明市下辖的永安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0.44%,是国家Ⅰ级火险区。近年来,永安市持续探索县级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创新体制机制,依托当地的金盾森林资源管护有限公司,建成了一支拥有110余人,采用市场化运营、标准化运作、科技化创新的福建省森林灭火应急救援永安队。

福建省森林灭火应急救援永安队进行灭火演练

福建省森林灭火应急救援永安队负责人林伟告诉红星新闻,由于永安市森林覆盖率高,2013年时,永安市决定成立一家国有独资的专业型的森林管护公司。公司采取“谁出资、谁受益”的企业化运作模式,依托森林巡防,与林权单位签订管护服务协议,将全市生态公益林、天然商品林统一纳入公司管护范围。

采访活动当天,福建省森林灭火应急救援永安队在训练场举行了一场森林火灾扑救实战演练。红星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支队伍训练有素,装备齐全,无人机、运兵车、供水车、宣传指挥车、高压水泵、割灌机、风力灭火机、高压细水雾等现代化装备一应俱全,现场设置的两个森林起火点位被迅速扑灭。

“这支队伍的队员大多来自退伍军人,本身就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林伟表示,队伍根据战时技能需要,组建森林消防队、无人机航拍队和应急综合救援队等三大模块专业化队伍,熟练掌握森林灭火现场指挥、应急灭火、应急救援等技能。队伍每年组织一到两次集训,和业务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比、学、赶、超”提升队伍专业性,队员多次在全省地方森林防灭火队伍业务比武竞赛中获奖。

“小火重兵”

织密基层联防网

除了加强科技投入,福建充分发挥网格作用,实现对于森林防灭火“基层联防联治”的格局。

上杭县森林防灭火指挥中心主任杨军介绍,当地已将各村纳入成员单位,充分发挥村级监督哨点作用,在森林防火宣传、火源管控、火情报告处置、野外用火制止、计划烧除、看守火场等方面,实现积极联动、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上杭县古田镇作为5A级旅游区和红色圣地,森林覆盖率达86%,防灭火压力巨大。古田镇护林队和半专业森林消防队队长李发祥,自2006年4月加入护林员队伍以来,他始终坚守林业防火一线,守护着古田红色土地的生态安全。

护林员在“云上境”瞭望平台进行森林防火动态监控

采访当天,李发祥在位于海拔900余米的“云上境”瞭望平台值守。他告诉记者,在高森林火险期和重要时段,护林队严格落实专项值班制度,每日安排2名护林员到“云上境”瞭望平台全天候进行森林防火动态监控,并安排1名无人机操作人员对重点地段、林区巡飞巡察,两者协同运作互通,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火情苗头。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李发祥出于职业习惯地用眼角余光扫视着群山。在所有人都未察觉时,突然,远方山脚下升起的一缕白烟引起了他的警觉。他立马中断采访,用对讲机通知山下的护林队员前去查看。

“这可能就是‘职业病’吧。”李发祥打趣道。他告诉记者,古田镇作为5A级旅游区和红色圣地,森林覆盖率达86%,防灭火压力巨大,必须时刻不能松懈。

潘振旺介绍,福建已实现每个基层乡镇都有一支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以水灭火”装备。当某个乡镇发生森林火情时,周边乡镇的队伍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增援。同时,县级队伍也会立即向火情现场机动。从县级到乡级,构建起严密的应急网络。一旦发生森林火情,实行“小火重兵”策略,力求做到灭得早、灭得快,真正实现“打早、打小、打了”。

红星新闻记者

编辑 郭宇 责编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