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活动的主题是“科学防癌,健康生活”。4月 16日,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举行的乳腺癌全周期管理公益活动中,患者何女士与苏女士各自分享的抗癌经历,成为其他患者可借鉴的坚韧力量。

绝境中寻得重生之光

单亲妈妈何女士在2024年5月被确诊为乳腺癌时,瞬间坠入了绝望的深渊。“我向来身体素质不错,怎么也想不到癌症会找上我。”回忆起确诊的那一刻,何女士仍感慨万千,但她毅然选择直面癌魔,努力调整心态,前往甘肃省肿瘤医院接受系统治疗。

过去一年,何女士历经了化疗“艰难旅程”,体验了化疗“豪华套餐”,还接受了六次靶向治疗。化疗的副作用让她失去了引以为傲的长发,但这段经历已成为她人生中一段珍贵的记忆。“我觉得这是上苍赐予我的重生契机,让我重新审视人生。”在医护人员耐心的心理疏导和家人无微不至的陪伴鼓励下,何女士逐渐接受了这一残酷现实。

她坦言:“我学会了接纳一切,坦然面对困境,内心的恐惧也就随之慢慢消散。”经过长达一年的治疗,何女士不仅成功战胜了癌症,更收获了全新的人生感悟。她说:“我本就是个乐观开朗、不愿安于现状的人,这场病让我更加笃定要活出更精彩的自己!”

用坚强和乐观铸生命奇迹

与何女士的抗癌之路不同,苏女士用16年漫漫康复历程,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传奇。

“作为一名癌症患者,我深切体会到这种疾病给年轻女性带来的身心折磨。到今年5月底,我的手术就满16年了。”苏女士说,术后第一年,她几乎整日足不出户,除了前往医院进行必要的化疗,连下楼都成了一件极为困难的事。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电视上看到医院举办的抗癌活动,这让她萌生了寻找本地类似组织的想法。幸运的是,她发现了甘肃省抗癌协会。

加入该协会后,苏女士被会员们的热情深深打动。在这里,积极向上的氛围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还有唱歌、跳舞、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许多做完手术的病友常有悲观情绪,但苏女士用充满活力的状态向大家证明:癌症患者同样可以绽放生命的光彩。“每当我拿着宣传册向新病友展示时,我都觉得自己就是最好的榜样!”爽朗的笑声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

筑起乳腺癌防线

活动现场,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高级首席专家杨碎胜就乳腺癌的防治问题,从饮食健康和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科普讲解。

杨碎胜指出,高脂肪、高糖、高盐的不良饮食习惯与乳腺癌的发生有着紧密联系。他建议,大家日常饮食应注重营养均衡,以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以及优质蛋白为主食,适量食用豆制品、坚果等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这有助于调节体内激素水平,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同时,尽量减少加工食品、烧烤以及油炸食品的摄入,严格控制饮酒量,避免过量饮酒,从而有效降低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除饮食外,杨碎胜还着重强调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他表示,长期熬夜、运动量不足以及精神压力过大等,都可能扰乱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进而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几率。他呼吁公众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周坚持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快走、游泳或者瑜伽等有氧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为预防乳腺癌筑牢坚实的防线。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欧阳海杰 实习生郎佳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