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市北区宁夏路街道太清路社区,有这样一位社区民警,他的身影频繁穿梭于大街小巷、居民楼间,用行动守护着社区的和谐稳定,他就是宁夏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宋家兴。自1993年投身公安工作以来,宋家兴从治安民警到社区民警,一路坚守,一路奉献,以满腔热忱为居民服务,成为居民心中的“定心丸”。

宋家兴
从警32年初心未改
全身心投入到社区工作中
1993年,怀揣着炽热的警察梦,宋家兴加入公安队伍,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最初的18年,他在治安岗位上摸爬滚打,这段经历成为他宝贵的人生财富。在治安工作中,宋家兴直面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也磨炼出了坚韧不拔的性格。

宋家兴(左)帮居民张奶奶解决了邻里纠纷。
2021年,宋家兴迎来了工作角色的转变,成为了一名社区民警。“维护社区治安秩序、化解矛盾纠纷、开展安全防范、管理人口信息并服务群众需求,这是社区民警的主要工作。”宋家兴迅速调整状态,全身心投入到社区工作中。尽管岗位变了,但他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反而在社区这片土地上愈发坚定。
太清路社区有4400余户居民,且老年人口和流动人口居多。宋家兴平日扎根社区,主动与居民们聊家常,迅速摸清社区“底数”。他创新工作方法,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组建了由社区志愿者、物业保安等组成的治安巡逻队,定期开展巡逻防控工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治安防控网络。“大家一起参与巡逻,不仅能及时发现并处置问题,还能提高见警率,增强居民的安全感,让大家住得更安心。”宋家兴说。
同时,他还积极协调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加强对小区门禁系统、摄像头设施等的建设和维护,大大提高了社区的安全防范能力。如今,居民们进出小区更加安全有序,摄像头设备也为处理各类治安事件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宋家兴还将干治安民警的经验和技巧运用到社区治安管理中。他对社区内的重点区域和场所进行精准管控,定期走访排查,及时消除潜在的治安隐患。在他的努力下,太清路社区的治安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居民的安全感不断提升。
化解矛盾守护安宁
八旬老人手写感谢信
在太清路社区,提起宋家兴,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调解矛盾的“高手”。社区工作千头万绪,邻里纠纷、房屋漏水、噪音扰民……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宋家兴眼里都是“头等大事”。在社区工作的这些年,宋家兴处理过形形色色的矛盾纠纷,每一起都见证着他的耐心、智慧与担当。
2024年8月,社区里一户居民家中遭遇严重漏水问题,楼下住户苦不堪言。宋家兴接到求助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经了解,楼上是一家公司的员工宿舍,住着六七个女员工,而房东远在外地,短时间无法赶到现场维修。正值夏季,楼上生活用水频繁,楼下漏水情况愈发严重,双方矛盾逐渐加深。
“不能让矛盾继续加深,必须尽快解决。”宋家兴多次上门做工作,安抚双方情绪。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辗转找到女员工所在的单位,与她们的领导沟通协调。最终,在他的努力下,女员工们被临时安排到其他住所。事后,楼上房东回来,也被宋家兴负责任的态度所打动,主动将房子重新装修,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楼下住户对宋家兴感激不已,“要不是宋警官,真不知道这事儿该怎么办了,太感谢他了!”
类似的事例数不胜数。社区一楼的两位老人反映楼上掉落零件砸碎自家阳光房玻璃,却无人承认。宋家兴挨家挨户询问,不放过任何线索。他在与居委会、物业多次沟通排查后,怀疑是楼上某户防盗窗年久失修导致零件掉落。随后,他积极协调物业,为楼上住户加固防盗窗,并更换了一楼住户的玻璃。“宋警官大晚上加班,上楼挨家挨户地询问,希望大家注意,以后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同时他多次去一楼住户家沟通,说老人年纪大了不要为这种事气坏了身体。”社区居民对宋家兴的付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2024年12月,一场深夜噪音风波又考验着宋家兴的调解能力。八旬老人张奶奶因楼下邻居多次夜间喧闹,导致难以入睡。自行沟通无果后,张奶奶向社区求助。当晚,宋家兴便与社区书记一同上门调解。宋家兴一边向楼下居民耐心普及《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一边用“远亲不如近邻”的朴素道理进行劝导。在他的努力下,双方达成22点以后降低音量的约定。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周末夜间喧闹声再次响起,宋家兴与社区工作人员连续3个夜晚进行耐心劝阻。他们不仅口头劝阻,还动手帮助楼下邻居优化房间隔音措施,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十分感谢宋警官,把老百姓的烦心事放在心上!” 张奶奶用一封手写感谢信,表达了内心的感激之情。
据统计,宋家兴已累计调解邻里纠纷380余起。他的调解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户居民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他调解矛盾的“法宝”。在他看来,解决矛盾纠纷没有捷径,基本是要靠慢慢磨、慢慢去沟通,站在矛盾双方的角度,他总结出一本“调解经”:“该温和时如春风化雨,该严厉时须依法亮剑,最重要的是换位思考。”
手机24小时在线“接单”
他像“定海神针”般让居民安心
除了做好治安管理和矛盾纠纷调解,宋家兴还是一位服务群众的暖心人。他经常深入社区,走访慰问困难群众,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太清路社区,宋家兴的联系方式被公布在每栋单元楼门口,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经常有居民在深夜打来电话咨询问题,即使有些问题并非他的职责范围,他依然会耐心回复,帮忙解答。
在太清路社区党委书记丁华眼中,宋家兴是一位正直、有责任心、平易近人、让人有安全感的社区民警。“有了宋警官,社区的矛盾减少了很多,他像‘定海神针’一样让居民安心。”丁华说。
宋家兴的辛勤付出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他也收获了诸多荣誉。他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和公务员考核优秀等荣誉,2024年,太清路社区警务室还荣获了“马怀龙式社区警务室”的称号。
面对这些荣誉,宋家兴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在他看来,这些荣誉不仅仅是对他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整个社区警务工作的鼓励。“群众的满意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宋家兴说道,“我将继续扎根社区,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如今,55岁的宋家兴依然坚守在社区民警的岗位上,忙碌的身影穿梭于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将继续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社区的和谐稳定,书写着属于他的为民服务故事,成为社区居民的“贴心人”。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宋家兴会在社区这片土地上继续绽放光芒,以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纠纷,将太清路社区打造成“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和谐样板。
记者手记
警民鱼水情皆在细微处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看到,宋家兴在太清路社区走访时,不少居民都会和他熟络地打着招呼,社区工作人员更是对他称赞有加。宋家兴扎根太清路社区4年,将治安工作经验融入社区管理。他主动与居民唠家常,在轻松的交谈中,迅速摸清社区情况。和居民交流时,他脸上总是挂着微笑,语气亲和,毫无距离感,就像大家的老友。
提及工作成绩,宋家兴十分低调,可一说起调解纠纷,他立刻打开了话匣子,“社区里的事看似琐碎,但对居民来说却是大事。” 他向记者分享调解心得时认真地说:“解决矛盾没有捷径,就是要耐心沟通,站在双方角度想问题。”
采访结束后,记者真切感受到宋家兴对社区工作的热爱。他就像社区的守护者,用真心和行动守护着这里的和谐与安宁。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而这光芒,温暖了每一位居民的心。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刘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