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中,“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被定位为提升民生福祉、扩大内需的重要载体。作为城市化发展高地,广东省已有7个城市入选试点,其中佛山于2023年入选全国第三批试点城市。试点过程中,佛山以智慧基建、民生服务、生态治理三大体系协同推进,探索大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新路径,其试点经验对全国城市更新具有示范意义。
智慧基建布“关键点”,打造智慧高效便民圈。依托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佛山有效推动便民生活圈与医疗、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深度融合。首先,加快构建泛在互联一体化网络,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4年3月,佛山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为30.28个,高于全国均值水平,成为首批5G应用“扬帆”行动重点城市。目前,佛山正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社区光纤网络和5G信号全覆盖,并持续优化重点区域网络质量,为5G在各行业的深入应用提供稳定支撑。其次,大力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交通体系,深化“交通+”模式。通过加密公交线路、完善慢行通道、建设智慧停车系统等措施,优化“最后一公里”出行体验。通过数据互联与智能终端普及,佛山正将“15分钟步行圈”升级为“15分钟响应圈”,提升社区服务精确性,让居民生活更加高效。这些数字化基建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供了精准调度和高效响应的技术支撑。

佛山南海桂城街道夏北社区。/图源:图虫
民生服务串“全链条”,构建全龄友好便民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佛山通过构建全龄友好型服务体系,推动个体多元化需求的满足。一方面,大力实施教育资源普惠行动,跨领域整合教育服务资源。例如,建设了一批社区范围15分钟以内的小型托育机构,招收本社区的婴幼儿入托,形成“15分钟托幼圈”。另一方面,加大智能设备的研发和普及力度,实现居民健康管理的全覆盖和个性化。例如,探索将社区医疗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健康和养老服务。截至2024年8月,佛山已建成并运营长者饭堂118家,全市标准化长者饭堂实现镇街100%覆盖。这一多元化服务模式不仅破解了传统养老资源分散难题,更通过技术赋能激活了社会参与活力,推动智慧养老服务向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让养老服务从“政府兜底”转向“全民共建”。
生态治理绘“全景图”,创建绿美宜居便民圈。在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如何将自然之美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为居民打造宜居、宜业、宜乐的生活环境,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佛山通过“智慧监测+全民参与”双轮驱动,探索生态治理与便民服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一方面,依托全市域生态环境政务数字化管理平台,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决策、监管治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也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向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迈进。另一方面,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建设健康步道、健康广场、健康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构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此外,佛山还通过创新“绿美佛山1人1天1元”慈善基金机制,累计发动超50万人次参与主题林种植。从“末端治理”到“全民参与”,佛山将生态治理融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有效推动“工业名城”向“绿美城市”转型。
文字丨周睿、林钰蓝(作者单位:佛山大学管理学院)
(图片来源第三方,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