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路交通场景中,“电子警察”、“违停抓拍”系统以及“车辆超限超载检测仪”等设备,能够对各种道路交通违规行为实现精准监测与及时预警。当违规行为出现在水上交通领域时,是否具备同样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呢?
2024年,苏州吴江区创新推出“水路智慧口门”,综合运用多种前沿先进技术,借助AI边缘计算以及深度学习算法对船舶数据进行全方位融合分析,可自动精准识别渣土船舶,并及时发出预警。
高科技赋能,开启水上渣土运输监管新篇
近日,苏州市吴江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平望水上中队上演了一场高效的水上执法“大片”。2月18日,一艘满载渣土的船舶悄然驶入吴江辖区航道。它的出现立即引起了水路智慧口门系统的警觉——系统监测到,该船长时间滞留且没有离开吴江区的记录。这一异常情况随即触发了涉嫌违法转运渣土的预警。执法人员迅速行动、固定证据,成功查处该违法转运渣土行为。
在此次行动中,“水路智慧口门”发挥了关键作用,以创新的“非现场取证”模式取代传统的“现场抽查”,让水上渣土偷倒行为无处遁形。

“近些年来,水上非法转运、偷倒渣土的现象愈演愈烈。我们常常需要在夜间奔赴航道开展巡查、抽检工作,着实辛苦。如今有了这套系统,只要一有可疑船舶出现,系统便会即刻发出预警提示,工作效率大幅提升,预警准确率也更高了。”平望水上中队副中队长倪瑞丰感慨道。
传统的船舶识别技术,例如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雷达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在实际应用中多依赖人工识别以及现场检查,效率较低且准确性有限。去年,苏州市吴江区创新推出“水路智慧口门”,综合运用多种前沿先进技术,借助AI边缘计算以及深度学习算法,对船舶数据进行全方位融合分析,可自动精准识别渣土船舶,并及时发出预警。与传统技术相比,智慧口门的检出率大幅提升,智能化程度更高,使用起来更加便捷高效,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为水上渣土船舶监管带来了变革性的全新体验。
“当前,用于监测水上渣土船的系统普遍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在遭遇暴雨、浓雾、大风等恶劣天气时,难以正常运行;日常监测所呈现的画面清晰度欠佳,影响对船舶状况的准确判断;甚至频繁出现将正常船舶误判为可疑渣土船的情况。”吴江区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信息装备科科长李春牛介绍,为了让水路智慧口门能够在雨雪、雾霾等恶劣天气下正常工作,系统采用超高清影像抓拍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依托桥梁安装或在岸侧立杆的方式,确保监控无死角、监测画面清晰可读。同时运用三维激光测量技术,能够在夜间无光、雨雪雾霾等极端天气下正常工作,正确识别船舶并测量尺寸,适应性和容错性更高。通过视觉和三维点云对渣土船、工程船等特殊船舶进行独立三维激光建模,构建识别算法,系统可自动识别渣土船的进出、停靠、偷卸等行为。
“水路智慧口门”的投用让吴江边界及重点水域的感知和治理能力一跃达到全国领先水平。通过在吴江邻浙、邻沪等级航道边界的10处出入口和2个重点航道节点,精心布设12个水上智慧口门和18个AIS基站,基本实现对全区水域的大包围和信号的全覆盖。自2024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吴江区利用水路智慧口门总计排查疑似渣土船舶487艘次,利用系统预警线索查处渣土船舶59艘次,涉嫌非法转运、倾倒渣土线索移交其他相关部门25艘次。

多场景应用,精准打击船舶水上违法行为
“3月18日,吴江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平望水上中队在对水路智慧口门系统的预警信息进行复核时发现,一化学品载运船舶在夜间禁航时段航行,执法人员立即固定证据并联系涉事船舶人员前来接受调查,依法进行立案处理。”在这起案件查处过程中,为执法人员发出预警提醒的也是“水路智慧口门”。除了可以对渣土船进行精准监测外,该系统还可对船舶显性违章行为进行实时抓拍预警,船舶AIS未开机、船民未穿救生衣、船舶未封舱覆盖等各种违规行为都难逃它的“火眼金睛”。
“我们不仅聚焦船舶当下的状态,还高度关注重点船舶过往及未来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情况。通过建立船舶专属档案,打造从船舶进入监管视野直至问题处理完毕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模式。”倪瑞丰介绍,依托GIS地图与船舶AIS接收系统,在系统首页呈现出一幅辖区航道交通图,能生动展示辖区内船舶的实时定位情况。在系统中搜索特定船舶,即可查询到该船舶的详尽档案,其中涵盖登记信息、通航记录、案件处罚详情、报港信息、船舶证书以及船舶指纹等关键内容。点击“轨迹”按钮,便能对船舶的历史航行轨迹进行精准追溯。对于疑似渣土船,以及涉嫌违章的重点船舶,系统可将其列入“黑名单”,类似于把失信人员纳入征信黑名单。后续,当这些“失信船舶”再次途经辖区口门时,系统会自动触发预警,及时提醒执法人员予以关注并妥善处理。

未来,苏州市吴江区将持续对水路智慧口门进行升级优化,开发更多功能,为水路运输保驾护航,为行业发展贡献更多具备创新引领性的“吴江智慧”和“吴江方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通讯员 陈丽芳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