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永 本报记者 江 岱
土笋冻应“呈凝胶状,内有虫体,柔软适中、细腻、富有弹性”,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购配送需做到“食材运输过程符合保证食材安全所需的温度”并“建立供货商评价和退出机制”……在福建省厦门市,不论是本地美食制作工艺,还是校园食堂用餐安全,都有一套标准。
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早在2019年就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十四大重点工程,启动了供厦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厦门市食安办、市市场监管局授权市食安联将“鹭品”作为供厦食品标识,遵循严于国家标准的食品安全标准,守护百姓的餐桌安全。
特色美食有标准。五香卷、土笋冻、东寮豆干是深受厦门市民和各地游客喜爱的特色美食,但多出自小作坊,没有统一的生产规范、质量标准,既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又制约传统美食产业做大做强。现在,《供厦食品 预制菜 五香条(卷)》团体标准出台实施,对五香卷的用料、加工工艺等作出规定,既保障食品安全,又推动五香卷标准化生产,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我们推出‘鹭品’,制定发布团体标准,并通过企业承诺的方式加强产品质量管控。针对米面粮油等大宗食材,我们通过梳理国家标准,比对其他地区及国际相关标准指标,在符合厦门实际的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厦门市市场监管局食药协调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厦门出台了30余项福建省乃至全国首创的标准及管理规范。
据了解,“鹭品”分为产品授权、管理规范授权、种植养殖基地授权。除商超货架上获得“鹭品”授权的商品,供餐企业、种植养殖基地按照标准生产的餐食、农产品,经检查评审后也可获“鹭品”授权。
“鹭品”的推出,赋能“厦门味道”走得更远。预制菜是厦门的特色产业,然而,由于目前没有“冷藏膳食”相关标准,当地知名便利店连锁企业厦门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见福连锁”)鲜食工厂投产后无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SC),销售遇到困难。“2022年初,《厦门市预包装冷藏膳食生产经营卫生规范》等标准公布,我司因此取得了厦门冷藏膳食SC,还中标某部门应急保障供应系统项目和高铁供餐,成为国内便利店行业唯一的中标企业,这助力我们获得快速发展。”见福连锁相关负责人在致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公开信中提到。
超越合格做优品。自2022年首家“鹭品”主题形象店在元初磐基中心店开业以来,“鹭品”的曝光率越来越高。夏商、天虹、山姆会员店等引入了“鹭品”专区专柜,朴朴App上架了多款“鹭品”产品。“鹭品”产品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
“鹭品”也进入了学校食堂、中央厨房、厦航配餐等重点单位。“厦航配餐对于食品质量安全有着严格的管控标准。与普通食品相比,‘鹭品’的检测更加严格,供应商也更愿意申请‘鹭品’,提升产品竞争力。”厦航配餐部安全质量高级专员代表说。
截至目前,共有171家企业的1000多款产品获得“鹭品”授权使用证书,63个供厦食品标准、规范被福建省内外110多家单位公开承诺使用。
在制定“鹭品”标准过程中,厦门市市场监管局调研比对国际食品法典以及日本、欧盟、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以严于国标的标准建设供厦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山姆等商超平台、厦航配餐等供餐企业也积极参与标准建设,将供厦食品安全标准推荐给各自的供货商、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推动供应链各环节不断优化。全链条形成合力,推动“鹭品”超越“合格品”成为“优等品”。
厦门市供厦标准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鹭品”作为区域公共品牌,需要企业共同认可、聚力打磨。只有企业不断提供好产品,消费者才能更加认可“鹭品”,“鹭品”的影响力也才会越来越大。
如今,“鹭品”的“朋友圈”不断扩大。“鹭品”不仅守护厦门市民的餐桌安全,还与外地优质区域公共品牌开展合作,拓展市场影响力。
去年,厦门市食安联与“新疆品质”区域公共品牌国际认证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鹭品”与“新疆品质”合作。新疆西梅、新疆库尔勒香梨、天塞酒庄葡萄酒等多种“新疆品质”产品通过标准互认成为“鹭品”的一员。
“我们通过整合技术资源,开展相关标准比对研究,明确‘鹭品’与‘新疆品质’标准互认的范围和方式,推动标准共通互认。”厦门市市场监管局食药协调处有关负责人说,厦门制定了“鹭品”和“新疆品质”标识互认管理规则,试点开辟便捷审查的绿色通道,让更多优质的新疆特色产品端上厦门市民的餐桌,同时助力厦门企业走出去。
为了确保合作长期稳定,“鹭品”与“新疆品质”建立了协调联络机制,定期开展事务协商、调研互访、信息通报等研讨交流活动,统一答复咨询及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