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有能力、有底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今年以来,各地纷纷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出台规划措施,这预示着我国制造业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要让我们的工业品不仅数量多,还要质量高、技术强。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产品的细节和品质,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一开年,从国家到地方都在采取措施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转型升级,企业也积极拥抱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湖南嘉禾:小铸件的转型之路

在湖南郴州的嘉禾县,当地企业从最早的“小五金”到现在做“大机床”配件,依靠一个个铸件不断创新升级,年产值超过百亿元,他们是如何实现转型的?下面就跟随记者,去看看小铸件带来的大变化。

不久前,嘉禾县举办了一届铸造产业工匠大赛。在这个展示区,记者看到这些产品的摆放顺序恰好是当地产业升级的时间轴。

湖南嘉禾县铸造协会秘书长 黄丹:最开始我们生产刀具这些“小五金”,后来是汽车零配件,现在这样的精密数控机床铸件我们都能生产。

这个小配件,铸造精度能达到几微米,用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关键结构上。记者来到生产这个小铸件的工厂,负责人刘光金这段时间天天守在厂房里。一开年市场火爆,订单量已排到了10月份。而对企业来说,今年是迈过转型门槛儿的全新开始。

湖南嘉禾县金牛铸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刘光金:以前我们生产“小五金”的时候一年就3000来万元,到了2023年的时候,这种低端产品市场逐渐饱和。那一年我们的营业额直接下降了一半,这个时候企业如果不换赛道的话,被淘汰那就是早晚的事情。

而当时在整个嘉禾县,像这样亟待转型的铸造小企业有数百家。在这个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一张产业图谱。

湖南嘉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何君虎:这是我们对整个产业链的规划,现在我们是小企业占大多数,都集中在上游。可是具备精加工能力的大型铸件企业、整机装配企业几乎没有,这是我们产业链的断点。

“小五金”按“吨”卖利润只有几千块钱,可精密度高的数控机床铸件单件利润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市场上仍然供不应求。于是政府开始着手以现有铸造产业园区为基础,瞄准数控机床产业打造“精铸小镇”。

要转型,强链补链是破题关键。政府一边花大力气招商引入7家数控整机龙头企业入驻,一边大刀阔斧把现有256家小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整合成135家企业纳入精铸产业链。这时候,在政府引导下,刘光金的企业开始为数控机床生产配套铸件。

湖南嘉禾县金牛铸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刘光金:那时候做小铸件就相当于刀切豆腐的感觉,现在做机床件更像雕刻玉石,这里面最难做的就是合格率上不去。

湖南嘉禾县金牛铸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刘典月:我们第一批模具做出来,外观像模像样,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就是一直不达标。反复试验都找不到原因,反正就是做出来一批报废一批。那一个月,单我们的原材料就损失了300多万元。

为了帮助企业转型,当地政府引进20多所科研院校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几十家企业成立研发中心和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技术专家帮助下,刘光金终于找到产品内部湿度超标这一关键点。这时候,政府给予一系列金融支持,厂里投入上百万建了智能温控系统,更新了大批设备。

经过一年多的试错、研发和改进,第一批铸件生产出来,合格率达到90%。大批智能设备上线让企业的产能也同步提高了好几倍。今年一开年,厂里新产品的订单已超过3000万元,按照这个增长势头,今年能突破7000万元。而在整个嘉禾县,一百多家像刘光金这样的铸造小企业开始进入转型发力的新赛道。

湖南嘉禾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副局长 张日飞:开年以来,我们县铸锻造产业链上超过七成的订单都转移到数控机床铸件生产上,一季度我们数控机床配套的铸件类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0%以上。

2024年,嘉禾县铸锻造产业实现产值百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多家,实用型专利超过600个,基本形成涵盖前段铸造、中端精加工、后端装备制造的完整精铸产业链。

各地布局“出招”

加速产业链转型升级

就像湖南嘉禾正在发生的这场变革,未来的“中国制造”不再是简单的代加工和低端制造,而是拥有核心技术的高精尖产品。当前,各地各个产业都在出台措施加快这场高质量发展的变革。

在河南这个生产矿山设备的产业园,开年以来工厂一直在忙着赶制订单。一开年,企业就接到来自墨西哥、巴西一批千万元的外贸订单。墨西哥客商卡鲁斯为了增加本国的铜矿生产线还专程来到河南考察。

墨西哥客商 卡鲁斯·萨尔迪瓦·亚历杭德罗:非常震撼,工厂特别大,设备很专业,性价比很高,我想我们会建立一个长期合作的关系。

如今,通过自主研发,这里的产品涵盖了选矿、磨粉、建材等全产业链,出口到了欧洲、非洲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河南佰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外贸负责人 杨玉华:我们从最早单个破碎设备的出口到后面整条生产线的出口,再到现在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与方案的定制服务,不断开拓新的市场。2025年我们的目标是销售额4个亿,在去年的基础上实现再翻倍。

不仅是传统制造企业抢抓机遇,今年作为河南出口“新三样”的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等,开年以来都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不只是河南,今年各地都在围绕产业链转型升级出台行动方案。山西提出通过优化“链长+链主”制度体系,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到今年底全省级产业链整体营收突破8000亿元,产业链配套体系更加完善。北京坚持把产业生态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抓手,打造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链群,在今年推动形成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合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今年,国家也将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加强对工业大省运行调度和督促指导,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同时,研究制定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的方案,加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政策落实,启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等加速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总台央视记者 朱江 朱虹 湖南台 河南台)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