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水务项目建设管理中心组织参建单位对峨蔓镇书初、碧沙、薛田、老村等4个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开展联合验收。其中,碧沙村采用40m³AO氧化池工艺,其余三村均采用10m³生态滤池处理工艺,管网建设总长度达11590米。截至目前,在峨蔓镇80个自然村规划设计施工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41个已通过验收,22个完成移交。

▲峨蔓镇碧沙村污水处理站。市水务局供图。

作为海南省“六水共治”攻坚战和我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2023年我市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项目覆盖全市15个镇(办事处)的380个自然村,总投资3.27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38亿元,占总投资的72%,总体施工形象进度达68.2%。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全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促进群众健康提供有力的生态环境保障。

长期以来,我市农村生活污水多采用散排方式,既影响村容村貌,又对水环境造成污染。随着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该项目的实施,正是我市贯彻落实中央和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政策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71公里污水收集管网、380套污水处理设施(含提升泵站),总处理规模达0.4万吨/日,服务人口约6.9万人。截至目前,244个自然村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中232个已完工。在已完工的村庄中,183个通过验收,104个完成移交。

“项目通过建设洗菜池、接户管、污水处理站等设施,实现从源头到处理的全程治理,切实解决农村污水横流、乱泼乱倒问题。”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剩余村庄的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早日全面竣工,让农村污水治理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有力支撑。


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