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消费作为点燃内需的强劲“新引擎”,已成为长沙的鲜明标签。近年来,长沙通过构建“政策+服务+生态”三位一体体系,多措并举培育新消费业态,目前,长沙各类新消费品牌已将门店拓展至全国300多座城市。
在长沙黄兴广场的黑色经典门店内,前来购买臭豆腐的游客络绎不绝。从2000元摆摊,发展到2000家门店,品牌成长的背后,离不开政府全周期的政策扶持。在创业之初,长沙市政府的大学生创业补贴和共青团的青年发展基金,解决了团队现金紧张的燃眉之急。黑色经典公共事务负责人龙美妮:
“接下来,我们还会在五一路、坡子街、步行街附近拓展(鲜食)这一店型,并在社区商业中心也会推出我们的子品牌。”
近年来,长沙陆续出台《关于促进长沙商贸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创建国际消费城市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新兴消费业态培育工程”,在全国首创“1+3”新消费产业服务模式,围绕产业研究、企业服务、资本加持等方面形成服务闭环,并在全国率先设立了首支市级新消费产业基金,首期规模6.52亿元。截至2024年底,长沙新消费品牌矩阵年度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长沙新消费研究院负责人张丹丹: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以新消费湘军为特点的面向大众消费端为主的新消费品牌的创新,这是这个城市的基因本身带来的一个特性。”
根据今年1月发布的《长沙市提振消费十大行动方案》,接下来,长沙将持续优化品牌孵化培育体系,支持建设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为初创品牌提供共享办公场地、人员培训、资源对接等服务。
记者:梁瑞
编审:孙勇、李浩、于红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