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京晨报
迈皋桥社区医院健康体重管理门诊运动室。
日前,南京市正式启动基层慢病筛防中心融合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建设。通过整合现有慢病筛防资源,新增体重管理服务,优化基层健康管理链条,打造南京基层慢病筛防中心健康体重管理门诊特色服务品牌。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超重率为34.3%,肥胖症患病率为16.4%,并呈现低龄化、普遍化趋势,不仅严重威胁心血管健康,更显著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已成为基层慢病管理的重点干预领域。
“将体重管理作为慢病防控的‘牛鼻子’,通过在慢病常规筛查中纳入体重、体脂、腰围等指标,建立“筛查—评估—干预—随访”闭环;在综合干预手段中特别强调非药物干预,提供个性化饮食、运动、中医外治适宜技术以及生活行为方式指导,完善慢病诊疗康复方案,引导慢病患者科学运动从而减少药物依赖,推动医疗资源从‘治病’向‘防病’转型。”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杨大锁说。
标准化建设是保障健康体重管理门诊长远发展的基石。为此,南京市疾控中心联合南京体育学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共同制定《基层慢病筛防中心融合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建设标准(试行)》。这一标准的建立,也填补了国内基层体重管理规范化服务的空白。
据悉,门诊建设还创新性提出“4S”建设标准,即系统评估、科学处方、全程管理、智能支持。通过明确基层医疗机构在人员配置、设施设备建设、运动干预、营养指导、中医药特色疗法等方面的核心要求,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可遵循、可操作的指导方案。
未来,门诊将依托基层慢病筛防中心管理优势,组建“医院-社区-家庭-同伴”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为社区慢病管理重点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等“三高”人群)伴超重或肥胖患者,提供融合个体化膳食营养指导、运动能力提升计划和中医药特色疗法于一体的社区体重管理综合方案,积极践行“主动预防”要求,实现“要我健康”向“我要健康”转变。
据了解,南京市已有7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名参加当天的培训,其中34家同时意向建设市级基层慢病筛防中心融合健康体重管理门诊。
■现场探访
社区减重门诊火爆,有人2个月减重10斤
采访中,记者发现,南京体重管理门诊建设在基层医院已落地并先行先试。其中,以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社区医院率先做出了探索和尝试。
在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重管理门诊,今年刚刚28岁的小何欣喜地表示,在社区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饮食、运动干预,两个月不到瘦了整整5公斤。“原来是84公斤,现在只有79公斤了!”小何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期间,偶然的一次机会,自己在家计算了一下自己的BMI值,发现自己已经处于超重的状态,减重的念头油然而生。“够专业、靠家近、能坚持”成了小何选择减重机构的重要标准,后来了解到,家门口的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健康体重管理门诊,于是决定来试试。小何回忆,整个过程都非常专业,除了运动的频次,医生也会从饮食、运动方式等方面给予指导,“对于这个减重效果,我非常满意”。
记者现场发现,除了像小何这样的年轻人,不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居民也通过该门诊,收获了健康,甚至实现了减药。“不管是慢性病患者还是需要体重管理的患者,都需要一个全程的管理。”该中心副主任陈宝宜介绍,也正因为如此,该中心创新性地将健康体重管理门诊纳入慢病一体化门诊中,在这里,不仅可以实现筛查,诊疗、营养指导,还可以进行随访,不管是慢性病患者,还是有体重管理需求的居民,在这个门诊,均能进行一些相关的诊疗,享受到一站式的健康服务。“不仅是减重的,对于一些评估下来,肌肉和脂肪比例不太协调的患者,也能实现增肌的目的。”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