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是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重要载体。
惠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学习全国推进社会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精神,以筹备全省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暨进一步深化“1+6+N〞工作体系建设现场会为契机,按照“五有”目标和“五个规范化”要求,全力推动全市、县(区)、镇(街)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在机制保障、要素聚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我市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这是惠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惠州政法提供
全市各级综治中心立足政法职能,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建设“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最大限度把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近年来,惠州蝉联全国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连续9年获平安广东建设考评优秀等次,是全省唯一获授广东省“二星平安鼎”的地级市。

在惠州,有一种幸福叫平安!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惠城区综治中心
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群众诉求
惠城区是惠州市中心区,辖区面积1157平方公里,下辖8个街道和5个镇,常住人口约200万,2024年GDP为1176亿元。
经济发展离不开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惠城区如何打造城市新“枫”景?
只进一扇门,化解万般忧。近年来,惠城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粤平安”综治中心业务系统,扎实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稳固基层平安根基,把区、镇(街)综治中心作为推进平安惠城建设的重要抓手,一体推进区级和13个镇(街)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群众诉求提供“一站式”服务。
日前,惠城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登记受理了一宗欠薪纠纷,经分析研判后,流转给人社部门跟踪办理,欠薪纠纷案结事了后,相关部门通过“粤平安”综治中心业务系统反馈办理情况,确保纠纷得到及时处置,实现矛盾纠纷处置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据介绍,依托“粤平安”综治中心业务系统,惠城区综治中心跟踪督促办理部门实质性解决矛盾纠纷,为社会稳定风险动态研判、预警预测、应急处置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系统上线运行一个多月以来,中心登记受理矛盾纠纷300余宗。
记者在惠城区综治中心监控研判室看到,“粤平安”综治中心业务系统正有条不紊运行,各类信息通过登记受理、先行调解、风险研判、分类流转、案结事了等程序不断汇聚流转,电子显示屏上实时数据如同跳动的音符持续更新。

依托“粤平安”综治中心业务系统,让矛盾纠纷化解更加规范、高效,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惠州政法提供
近日,该中心综合窗口登记受理了一起小区车位办证纠纷,经研判后流转至区住建局办理。惠城区综治中心负责人说道:“使用系统以后,不仅实现矛盾纠纷全流程闭环管理,指挥调度、协调联动也变得更加高效。”目前,来访人已完成网签,即将拿到产权证书,区住建局在系统上反馈办理情况,事件得到及时处置和全流程闭环管理。
“通过系统可以掌握每个矛盾纠纷的办理进度和化解办结情况。”该负责人说,如果有办理不及时的,工作人员会通过系统提醒督办,推动事件办理。对能够化解的,督促镇街、部门及时解决,案结事了。对暂时不能解决的,开展风险研判,并制发“工作提示函”“风险预警函”督促责任单位和镇街做好稳控工作,防范出现安全风险。
该负责人介绍,系统还可以对矛盾纠纷事件进行风险等级管理,对矛盾纠纷数据、类型等进行统计和态势分析,并结合行业部门的专业研判,提高分析研判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精准性。
接访群众上万人次实现零投诉
走进惠城区综治中心一楼群众接待大厅,首先看到的是引导受理区,该区域设有法律咨询、综合业务、信访受理、劳动监察、仲裁立案、工伤认定6个服务窗口。其中,综合业务窗口主要负责登记受理矛盾纠纷事项,信访受理窗口负责登记办理群众信访诉求。
一楼接待大厅还设立了“导引台”提供咨询引导服务,对各窗口服务内容进行说明,指引群众快捷精准取号、到相应窗口办事。“这里办事流程很规范,从引导受理到登记处理,再到办结反馈,有专人跟进。”市民张先生说。

惠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惠州政法提供
二楼多元化解区集成了统筹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等功能,设置了矛盾纠纷调处室、法律服务室、调解员工作室、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室,以及“仲裁庭+行政复议庭+法庭”等三合一功能室。
目前,惠城区综治中心已有法院、检察、公安、司法、信访和人社6个部门常驻,民政、住建、人社、卫健等12个部门轮驻。“我们还聘请了20名调解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采取轮班和预约调解相结合的方式,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该负责人介绍,调解员团队有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也召集了律师、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员等专业力量。
在矛盾纠纷化解中,优秀的人民调解团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此前,一对兄弟因对父母财产分配存在争议,引发赡养矛盾和遗产继承分配纠纷。接到诉求后,人民调解员从传承孝老爱亲传统美德、继承和赡养法律规定等方面,对兄弟两人进行了有效劝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两人化解了纠缠数年的恩怨,老人也顺利得到了赡养安置,各方对调解结果都很满意。
惠城区综治中心积极总结成功经验,探索建立可供复制推广的制度机制,推动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据介绍,惠城区综治中心在工作中形成了《惠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上下联动工作机制》等制度,助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将好的经验做法进行复制推广。
据悉,去年以来,该中心线下窗口共接待到访群众10776人次,最高峰一天接待200多人次,实现零投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基层矛盾纠纷调解
“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一门人才辈出,与其良好的家风家教大有关系。东坡居士寓惠期间,将这些优良的家风延续到了惠州。
近年来,惠城区桥东街道综治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培训和平直社区找准优秀传统文化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的结合点,探索形成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为基层治理创新写下了生动注脚。
和平直社区是桥东街道的老街区,辖区面积约21万平方米,有20多条内街小巷,老居民区没有物业管理,常住人口8200多人,主要是老年人和外来租户。辖区内有惠州苏东坡祠、归善学宫旧址、江逢辰故居等一系列历史文化遗迹。
在苏东坡祠内,设置有一处“家风世传”教育打卡点,和平直社区通过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解纷智慧,推动实施“长者问安”助老扶幼计划,让好家风好家教引领社会好风气,增进家庭幸福,促进社会和谐,进而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预防化解。
今年1月2日,租住在桥东街道惠新西街四巷的居民黎女士向社区求助,称次女小徐结交不良青年,经常出去吃喝玩乐,每次劝导还会爆发争吵,让她深感无力,希望社区能提供帮助。
接到求助后,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入户了解黎女士的具体困难和需求,并及时安排具有家庭教育经验的网格员一同上门,与小徐面对面开展谈心,鼓励小徐在日常行动中树立孝亲敬长的好榜样,帮助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积极阳光面对困难。经过耐心劝导,一起家庭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面对不同群体、不同矛盾、不同诉求,和平直社区正在演绎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民调解工作相融合的生动案例,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将社区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博罗县综治中心
部门联动实现信息共享、协同解纷
过去,不少群众遇到矛盾纠纷,不知道找哪个部门解决,跑来跑去就跑出了“火气”。如今,多个部门、多种力量在综治中心协同联动、合力解纷,让群众的“火气”变成“和气”。
近年来,博罗县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完善入驻部门职责清单、建立高效诉调对接机制、规范矛盾纠纷处置流程等方式,探索形成了多部门协同联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绘就一幅基层善治的美好画卷。
博罗县位于惠州市北部,东连惠州市区,西接广州,南邻东莞,北邻河源,辖区总面积2855平方公里,下辖2个街道、14个镇、1个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常住人口122.02万人。2024年实现GDP952.24亿元,在赛迪百强县中排名第66位。

惠州公安等多种力量参与平安惠州法治惠州建设。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当前,博罗县按照“五有”(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目标和“五个规范化”(场所设置、部门入驻、机制建设、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等五个方面的“规范化”)要求,扎实推进县、镇(街)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博罗县综治中心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共4层,为方便群众表达诉求、化解矛盾,该中心在一楼群众接待大厅设置划分了引导受理、多元化解、指挥调度3个功能区,“一站式”受理群众各类诉求。
在部门进驻室,除了公检法司、信访和人社部门常驻外,中心还结合辖区涉房地产领域矛盾纠纷较为突出的情况,推动住建部门常驻以及民政、卫健、人社、工会和妇联等部门轮驻。
“10多个职能部门入驻中心,形成齐抓共管强大合力。”博罗县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深化部门协同联动,博罗县综治中心建立了高效诉调对接机制,实现了信息共享、协同解纷。
2024年5月,博罗县园洲镇综治中心上报辖区某公司拖欠工人工资,请示县综治中心协调解决。接报后,县综治中心第一时间分析研判,确定由人社部门牵头,会同长宁镇综治中心、公安、司法等部门协同核查,约见企业和工人代表进行调解。起初双方当事人一到场就发生了争吵,企业诉苦公司运转困难,工人愤懑几个月没拿到工资,当事双方无法平静地坐到一起。
为了平复大家情绪,找到矛盾化解突破口,中心组织多个入驻部门将双方请到两个调解室分别开展心理疏导、释法说理。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从法、理、情的角度出发,耐心细致地对双方做思想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双方逐渐冷静下来,同意坐在一起商讨。最终,司法、人社等多个部门督促企业筹集资金,逐步支付了工人工资,事件得到圆满解决。
“综治中心建好平台只是基础,关键要规范运行机制。”该负责人介绍,博罗县充分发挥政法委统筹协调职能,建立了中心与入驻部门协调联动、指挥调度、风险研判、应急处置、考核管理、督办问责等机制,通过完善入驻部门职责清单,规范矛盾纠纷处置流程,确保“统一受理、分类流转、依法办理、闭环管理”机制高效顺畅运行,实现矛盾纠纷全链条管理、全流程办理。同时,中心还实时跟踪掌握矛盾纠纷化解情况,配合相关办理部门及时做好资源协调、教育疏导、困难救助、风险评估等工作,力争做到矛盾纠纷“案结事了人和”。
建立法学专家队伍
近年来,博罗县综治中心聚焦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广泛发动社会专业调解力量参与,建立了28人的法学专家队伍,推动17个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探索形成了“乡里茶室”“法德同治”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据悉,中心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室主要由法学会法律专家、专业律师等轮值坐班,可为来访群众提供专业意见,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为入驻部门在决策论证、风险防控、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中提供专业法律意见。
依托“粤平安”综治中心业务系统,全量汇聚网格排查、110非警务警情流转、镇街综治中心上报等各类矛盾纠纷,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季度分析报告,是该中心的一大工作亮点。
“通过系统智能分析群众多头反映、重复反映的高频事项,为中心定期开展研判分析、矛盾化解提供数据支撑。”该负责人介绍道,如近期分析研判居民投诉事项,发现多个农贸市场周边存在安全隐患,中心立即统筹相关部门开展全面整治,市场及周边秩序有了明显改善。
博罗县长宁镇综治中心
专职网格员主动上门化解矛盾纠纷
在博罗县长宁镇,经常可以看到一群身穿黑马甲的人,他们或走街串巷巡查摸排安全隐患、采集基础信息、协助调处矛盾纠纷,或在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传、记录社情民意、提供应急支援。
这群“黑马甲”就是博罗县长宁镇综治中心的专职网格员。近年来,该中心积极探索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基层治理“长宁路径”,通过“搭平台、建机制、强队伍、聚合力”四项举措,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能力水平。
长宁镇位于博罗县西部,坐落于罗浮山脚下,是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的重要组成区域,也是国家生态镇、广东名镇建设示范镇。辖区内乡村酒店、民宿遍地开花,游客络绎不绝。
长宁镇综治中心位于圩镇中心,紧邻居民区、市场和学校,建筑面积约1050平方米,一、二楼为功能区,三楼为办公区。一楼引导受理区设有来访登记、综合业务、法律咨询、警务服务、军民融合5个服务窗口。
作为基层综治力量,该中心在开门既为群众提供服务,也主动走出去,在排查化解矛盾风险中用好“排、调、帮、控”字诀。“我们组建了专职网格员队伍和无人机队伍。”该中心负责人介绍,长宁镇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全镇中心工作中统筹谋划、重点推进,初步形成了“组织架构规范化、队伍管理一体化、网格信息系统化、机制保障制度化”的模式。
长宁镇综治中心充分发挥专职网格员“人熟、地熟、事熟”的“前哨”作用,深入辖区各村组、景点厂区等地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在长宁镇松树岗村,一名专职网格员排查发现,村民陈某与杨某因耕地面积产生纠纷,立即通过“粤平安”手机端上报情况,在镇综治中心调度下,联合镇法治副主任、村干部、老党员成功调处。最后,网格员通过“粤平安”手机端反馈案结事了,形成矛盾纠纷“发现-上报-处置-回报办结”全流程闭环管理。
据了解,该中心在全镇范围内的民宿、农家乐、景区等重要场所,张贴了专职网格员姓名、联系方式、二维码等信息,以便有需求的群众可在第一时间反映诉求。
“只需打个电话、发个微信,就有专职网格员上门协助调解矛盾纠纷。”该负责人说,接到群众诉求后,网格员会第一时间核实情况并协调处理。难以调处的,网格员通过“粤平安”手机端及时上报镇综治中心,由镇综治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协调相关部门处置,有效降低矛盾纠纷升级的可能。
由于长宁镇地域较广,山林众多,镇综治中心延伸摸排“触角”,充分利用6个机组无人机高空巡查优势,快速排查涉“两违”、露天焚烧等问题,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前往处置,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处置效率。
借助视频设备线上调处矛盾纠纷
作为“枫桥式人民法庭”,博罗法院罗浮山人民法庭主动融入“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坚持将司法服务送到第一线,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前端,以高水平法治保障护航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

综治中心充分发挥各种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惠州政法提供
2024年4月,博罗法院罗浮山人民法庭成功调处一宗发生在罗浮山下的网红“野生景点”案件。该宗案件案结事了后,考虑到该类网红“野生景点”安全隐患较多且暑期旅游旺季将临,极易再次引发纠纷,罗浮山人民法庭经实地调研,向长宁镇政府发出司法建议,防止类似情况再发生。收到司法建议后,长宁镇加强了巡查和安全管理,针对性开展普法宣传,取得良好成效。
在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一方当事人身在异地,无法开展线下调解情况,怎么办?该中心建设的视频远程调解工作室就派上了大用场。
据了解,该中心在视频远程调解工作室配备了视频设备,可借助视频会议等方式实现远程线上调解,也可以链接市县调解资源,支撑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效率和便捷性。
今年春节前,长宁镇一名群众反映与公司老板引发了矛盾纠纷,当时老板已经回了老家,该中心借助“云调解”的方式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化干戈为玉帛,降低了群众维权成本。
来源:惠州日报记者刘豪伟 通讯员刘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