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上午,经济导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70万辆。这背后,“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对山东充电基础设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发挥了带动作用。
对此,山东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岳建如介绍,通过进一步完善充电桩分时电价政策,山东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以道路交通网络为依托,以“两区”(居住区、办公区)、“三中心”(商业中心、工业中心、休闲中心)为重点,加快建设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服务网络。截至3月底,全省各类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117.35万台,同比增长89.7%,带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同比增加69万辆;特别是农村地区,各类充电基础设施达到31.72万台,同比增长138.9%,已提前一年实现公共充电设施“乡乡全覆盖”任务目标,有力助推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
在这其中,充电桩分时电价政策主要起到两方面作用:
错峰充电,进一步降低用户用电成本。通过细分“深谷、低谷、平段、高峰、尖峰”五个时段,精准引导充电需求向新能源发电高渗透时段转移。目前,居民可自愿选择分时电价,电网企业免费更换分时电能表,政策周期稳定一年。
为引导电动汽车合理充电,山东对电动汽车个人充电桩单独设置了23:00至次日7:00的低谷时段,电价低至每度0.38元,在10:00至15:00设置了低谷、深谷时段,其余按工商业峰谷时段执行,深谷时段电价为每千瓦时0.222元,仅为尖峰时段电价的1/4,车主错峰充电的用电成本大幅降低。
以一辆电池容量60度、续航里程45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为例,如果车主选择在11:00至14:00的深谷时段充电,费用约为每次13.32元;选择高峰时段充电,费用约为每次35.1元;选择尖峰时段充电,费用则攀升至每次53.28元,不同时段充电费用差异最高可达单次39.96元。如果每年行驶里程2万公里,90%以上充电集中在深谷时段,则年度充电成本可控制在600元以内,节省充电费用近千元。
引领带动,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除了刚才提到的用户充电成本大幅降低、使新能源汽车出行经济性较油车更加凸显外,分时电价政策也有效激发企业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一方面,使新能源汽车充电便利程度在不断提升。目前,全省公共充电桩23.42万台,同比增长83.4%;高速服务区充电站645座,充电桩2985台,基本实现服务区全覆盖,较好保障了新能源车主出行充电需求。另一方面,充电快捷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制定《山东省高速公路充电设施重大节假日服务保障水平提升工作方案》,缓解重大节假日“充电慢、排队长”现象。以上举措的实施,很好带动了全省新能源汽车消费,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24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2.7%,新能源汽车增长32.0%;3月底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72.3万辆,同比增长56.7%,当月新能源车渗透率42.7%。
下步,山东将继续完善差异化电价机制,加大车网互动、智能有序充电、光储充协同控制等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加快构建覆盖广泛、布局合理、智能高效、安全共享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保障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绿色出行需求。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