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parency
4月21日,随着最后一段岩体透出胜利的曙光,常虎高速改扩建项目石洞二号隧道顺利贯通。这是常虎高速改扩建工程首条贯通的隧道,标志着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全线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隧道成功贯通
石洞二号隧道作为常虎高速改扩建工程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是连接常虎高速主线和支线的重要枢纽。该隧道位于东莞市虎门镇石洞森林公园林区内,全长591米,最大埋深约90米,设计为上、下行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由中铁十二局集团承建。其顺利贯通不仅意味着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更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有力推动了常虎高速改扩建工程整体进度,对全线建设具有标志性意义。
记者了解到,隧道出口紧邻大岭山森林公园,地势陡峭,面对特殊环境,工程建设方东莞市路桥公司第四管理处坚持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并重的理念,多次邀请隧道专家进行安全质量施工方案专项论证,创新采用了单向掘进出洞的施工方案。该方案犹如在自然山体中实施“微创手术”,通过精心设计和精准施工,避免传统大开大挖作业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干扰,保护了洞顶植被,减少土方开挖量约4800立方米,保护洞顶植被面积达616平方米,真正实现了“零开挖”的绿色施工理念,使隧道洞口与周边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开创了山区隧道绿色施工新典范。


隧道施工现场
隧道施工过程中,花岗片麻岩地质条件带来了严峻挑战。虽然岩体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局部节理裂隙发育区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项目采用新奥法(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强调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以喷射混凝土、锚杆为主要支护手段,通过对围岩的动态监测来指导施工)施工体系,并建立起完整的地质预报和动态调控机制。利用地质雷达与TSP超前预报系统组成的地下“CT扫描仪”,精准掌握前方地质情报;通过洞内外实时监测点构成的“神经网络”,实时感知着围岩的细微变化,为施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针对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间距较近的问题,采取精细化爆破管理和差异化工艺适配等措施,确保既有隧道结构安全。
为确保工程进度,东莞市路桥公司协同承建单位推行“严管控、密节奏、高质量”的施工要求,建立起高效的项目管理体系。现场实行领导蹲点负责制和24小时两班倒工作制,每个施工节点都做到定岗、定人、定责,月掘进速度突破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在穿越断层破碎带期间,通过强化工序衔接和现场协调,确保了开挖、出渣、立架、喷浆等工序的无缝对接,为隧道安全稳定掘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程项目效果图 东莞市路桥公司供图
石洞二号隧道的成功贯通,对沿线居民出行、物流、旅游等方面将产生积极深远影响。预计通车后,将有效缩短区域内车辆通行时间,大幅提升司乘人员的出行效率,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东莞市路桥公司副总工程师、第四管理处主任金勇表示,石洞二号隧道的贯通,是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典范之作,不仅缩短了区域交通距离,更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推广的绿色施工经验。
文| 记者 余宝珠
图、视频| 记者 王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