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眼下正值梨花盛放,记者走进砀山梨树王景区,满园梨花竞相开放,一簇簇洁白如雪的梨花挂满枝头,极目远眺,仿若“乌龙披雪”,美不胜收。

  砀山与梨树渊源深厚,梨树的发展历程,串联起砀山的历史、产业与科技发展的脉络,是当地独特的文化符号与发展的见证。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梨树及其果实已成为砀山不可或缺的产业支柱。2024年,砀山梨产量达109.54万吨,产值35.49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27亿元,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深入了解梨产业的发展,记者走进砀山,探寻梨树背后的故事。

  前世:见证历史岁月的沉淀

  记者了解到,砀山梨树种植历史久远,明万历年间《徐州府志》就记载了“砀山产梨”的情形。砀山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梨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砀山县境地势平坦,系黄河冲积而成,黄河故道沉积的砂质土壤虽不适宜粮食作物,但其疏松透气、良好的排水性以及丰富的矿物质,为梨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也造就了砀山梨树果实硕大、皮薄多汁、甘甜酥脆的品质。

  砀山现有百年古梨树6万余株,其中“梨树王”和“梨树神”最具代表性。在梨树王景区,记者看到了树龄超300年的“梨树王”,树高6.5米,九大主枝苍劲有力,枝繁叶茂。与其遥相对望的“梨树神”上挂满飘带,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祈愿。在当地群众看来,砀山梨树不仅是一棵简单的树,更承载了砀山人民的情感与记忆。

  今生:产业标榜引领经济腾飞

  岁月流转,砀山梨树迎来蓬勃发展,已然成为砀山响当当的产业招牌。“中国梨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世界最大的连片果园产区”等诸多殊荣加身。目前,砀山梨树种植面积40余万亩,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砀山将梨树种植与当地民俗巧妙结合,漫山遍野的梨树郁郁葱葱,每到春天,梨花节便如期而至,每年的“梨花节”可吸引数百万游客。古梨树周边的梨树王民宿、梨小萌欢乐果园等新业态,将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在梨小萌欢乐果园内,记者偶遇正在与孩子一同游玩的汪女士,她告诉记者:“我们是第五次来这里了,每次来的季节各不相同,每次都有新的体验。”砀山以“赏花经济”为依托,“梨”主题游每年吸引游客约50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15亿元,真正做到了“一朵花带动一个产业”,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春季赏花,秋季结果。据《本草纲目》记载,砀山酥梨有化痰润肺、止咳平喘等功效,被历代中医称为“果中甘露子,药中圣醍醐”。秋季,梨子挂满枝头,果农喜迎丰收。如今,砀山梨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不仅涵盖种植和销售鲜果,还衍生出丰富多样的梨加工产品。梨汁、梨膏、小吊梨汤等产品琳琅满目,远销国内外,深受消费者的喜爱。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27亿元,“砀山酥梨”品牌价值190.64亿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未来:科技赋能开启崭新篇章

  智能化的灌溉系统可依据土壤湿度和梨树生长需求,精准供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安装在果园各处的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数据,为梨树生长提供科学支撑,为砀山梨树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砀山智慧梨园,记者深切感受到各种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正悄然改变着传统梨树种植模式。

  此外,科技在梨树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研人员运用基因等手段,培育出更优质、更抗病的梨树品种,进一步提升砀山梨的品质和产量。据悉,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砀山综合试验站培育出的“皖梨1号”等新产品,具有果核小、糖度高、上市早的特性,可提前抢占早熟梨市场,成为果农的“致富果”。

  从历史长河走来,经岁月沉淀,成为产业支柱,再到如今的科技赋能的新标杆,砀山梨树的三世蜕变,不仅见证着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更见证了砀山的蓬勃发展。在这梨花绽放的美好世界,“中国梨都”砀山正以梨树为笔,蘸蓬勃发展之墨,书写着“一棵树致富一方土地”的当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