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事关国计民生,矿产资源是民生的粮食。”4月26日,在“智汇贵州・创新驱动——理工科引领下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专题研讨会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主任、“组团式”帮扶贵州大学矿业工程学科领队董陇军说。

董陇军表示,贵州是全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已经发现矿种有137种,品类全国最多。在此大背景下,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富矿精开,对矿业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也有利于优势的矿产为产业赋能,为企业赋能。

董陇军作主旨演讲

今年1月,中南大学与贵州大学签署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协议。两校以矿业工程学科支持为依托,充分利用贵州丰富矿产资源优势和“富矿精开”战略发展机遇,帮助贵州大学矿业工程学科实现学科建设发展提升、晋级,双向奔赴、合作共赢。

“中南大学采矿工程是教育部A+学科,连续五届世界软件排名第一,有金属矿产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出了井下定位声音、机械化采矿等技术,都已在企业得到应用。”董陇军说,立足贵州实际,强化校际协同合作,可以为贵州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双方矿业工程学科建设上,董陇军建议,将贵州大学的多个相似学科融合起来,建立“矿产精开院”,提升贵州矿业工程的影响力和服务企业的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一批本土人才服务企业,更好地转化成果、推广应用。

贵州的主要矿产资源都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建立勘查、开采、加工、循环利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非常重要。尽管贵州资源丰富,但矿种多、分布广,开采条件比较复杂,需要多方面突破。

董陇军提出,可通过机械化、智能化解决资源开采的问题。现有的矿山基本采用爆破方式,贵州有较好的机械化基础,可以在机械化采矿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贵州的煤矿开采时,不仅有水,还有瓦斯,有的煤层很深,会威胁到采矿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可以推广装备感知、智能预警模式,实现智能化采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阳 白春霞

编辑 袁航

二审 谌贵璇

三审 孙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