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韩睿)一些子女出于便利考虑,为上了年纪的父母或年迈的爷爷奶奶开通了刷脸或免密支付功能,却不料给老人带来困扰和风险。在接到多起老年人求助后,网格员提示,大多数老人不太熟悉手机支付的智能操作,子女帮助开通移动支付需谨慎。
4月1日,阳曲县城东路社区网格员韩美贞接到辖区居民李大爷求助:“商店营业员让我对着屏幕看了好几次,回家发现一种商品被两次收费!”原来,李大爷儿子为其开通刷脸支付功能时未设置消费限额,当天他在商店购买一条香烟,因老人不懂“刷脸即付款”,店员操作也存在失误,导致买烟时被连续刷脸两次,扣款几百元。随后,韩美贞陪同老人与店家交涉,商店承认操作失误并退还多扣款项,同时帮老人关闭了刷脸支付功能。
“今天在家门口小超市可丢人了。”3月30日,辖区居民罗大爷求助属地北大街东社区网格员王柱梅。原来,女儿为他开通的微信免密支付单笔限额200元,而罗大爷购买的物品总价为218元,收银员扫码后系统自动扣款失败,老人却误以为支付成功径直离开,后被人追回。超市监控显示,老人全程未操作手机。经协商,超市不予追责。
在新华西社区,李奶奶的经历更显无奈。3月29日,她在水果店购买香蕉时,孙女之前给设置的刷掌支付因老人手掌皱纹识别困难,连续几次验证失败,老人也没带现金。接到求助,网格员孙丽及时赶到才解围……
随着类似事件愈发屡见不鲜,网格员们提出建议,子女给老人开通刷脸或免密支付前,需与老人沟通,很多时候未必适合。太原晚报